太上清静经

第一章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第二章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第三章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第四章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第五章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第六章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第七章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 第八章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第九章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第十章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第十一章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第十二章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第十三章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第十四章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第十五章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2023 年 6 月 12 日整理自「黄庭书院」《经典读本 · 贰五 · 中》)

2023年6月12日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唐天竺 · 沙门般剌密帝 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如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象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提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2022 年 12 月 31 日整理自《寿康宝鉴》增附与「佛弟子文库」)

2022年12月31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 三藏法师玄奘 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2022 年 9 月 4 日整理)

2022年9月4日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至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022 年 5 月 13 日整理自「黄庭心学」《初五》)

2022年5月13日
免费结缘一本善书

建站宗旨:帮助深陷邪淫恶习中的人们看清幻象、重归正途!

投稿、纠错、投诉、合作等请联系:contact@buzh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