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心经》如何解决众生的问题?核心方法是以「色即是空」等观念「扰乱」固有认知。「空」并非指不存在,而是指万物皆因缘和合、无独立不变的本体。通过颠覆对股票、婚姻等世间事物的执着,引导心灵跳出局限,抵达更高境界 —— 心本如秋月皎洁,却不可言说,在一念间即能转换现实的体验。

心累为什么要读心经?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他说「《心经》就好像一个会议纪要,就像七国峰会,像联合国大会一样。这些会议也试图解决问题,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试图解决所有众生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人类的问题。」

《心经》如何解决所有众生的问题呢?它的基本方法是「扰乱」。《心经》里面那句广为流传的句子「色即是空」就是一种扰乱,一下子打乱我们习以为常的秩序。一切有形的东西、一切可以触摸的东西、一切我们追求的东西,因为这句话突然变得可疑起来。当我们按照一般的理解把「空」理解为「没有」或「空无」,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句子颠覆了某种根深蒂固的认知。明明存在着的东西怎么就「没有」了呢?明明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明明是显赫的名望,怎么就是「空无」呢?当然,如果我们深究下去,就知道把「空」理解成「没有」或「虚无」并非佛陀的本意。

「色即是空」的空不是没有,不是不存在,而是指事物都不过因缘和合、缘起缘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实体。股票是空的,意味着股票是存在,但同时它不过是一种因缘和合的存在。婚姻、爱情、工作,世间的事情莫不如此。它们并非不存在,也并非存在。一如你去看 3D 电影时,戴上眼镜,电影人物冲到你的眼前,而你伸手去摸却什么都没有。

佛陀从一个很特别的思路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当《心经》说股票是空的、工作是空的,我们就跳出了原来固有的思维框架,完全以一种更高的视野来看待,以一种全新的心态来看待,从而创造了另一种现实。

唐代的夹山善会和尚曾说「众生只见到色,却未见到心。」《心经》把所有的问题都带到了心的层面,当我们抵达心的层面,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去了另一种境界。那么有心的心在哪里呢?寒山有一首诗说「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大意是「我有一颗心,皎洁的像秋天的明月,世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和它比拟,但你要我说说它怎样,我却说不出来。」说不出来并不等于不存在,恰恰相反,说不出来的恰恰是最深刻的存在,最具有力量的源泉。

尘世繁华,但又处处荒凉。因为很多人那颗「秋月」似的心灵荒芜了,或者说丢失了。因为丢失了自己的心,就不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也不明白自己能够真正做什么,整天出于虚荣心在追求人云亦云的成功,追求人云亦云的幸福,却在追求的过程里越来越失败,越来越不幸。

临济慧照禅师曾经说过「佛者,心清静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如真正学道人,念念心不间断。所谓成佛,不过是静心的旅程。当心清静了,也就抵达了。而心如何才能清静呢?要从一个又一个刹那的念头上下功夫。所谓思想,所谓清静心,都是从一个又一个的念头而来。俗话说「一念之间天堂地狱」,所谓修心,其实就是要看住自己的念头。我们无法决定台风的方向,也无法决定生命如何死亡。但是,透过修行,我们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每个念头的方向。

《法句譬喻经》里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少年比丘,性欲旺盛,难以自制。于是拿了把斧头想砍掉自己的男根。释迦牟尼佛阻止了他,说到『卿何愚痴,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断其痴。然后制心。心者,善恶之根源;欲断根者,先制其心;心定意解,然后得道。』」意思是说「你怎么如此不明白呢?想要求道,首先要断除自己的愚昧偏执,然后调节自己的心理。心是善恶的根源,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学会驾驭自己的心。心定了,意识通达了,就能够得到解脱。」当我们问如何解决性欲的问题?我们就很容易让性欲带着我们走。要么我们去学会寻找更多的方法满足自己的性欲,要么我们会去寻找更多的方法遏制自己的性欲,但是佛陀提供了另一种方法,就是从「心」这个根源上去解决。从心的层面去觉知性欲的空性,从而面对它时,不再受到它的主宰。

我们喜欢把人生比喻成一场赌博,人生确实像一场赌博,理所当然的我们陷于各种比赛的规则里,会费尽心思去琢磨怎样赢得比赛。我们困在赌局里,总是挖空心思想着改变牌的大小和组合,想着如何抓到大牌、好牌。想着有什么技巧能够打败对方,诸如此类。然而,最后都不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心经》向我们显示了所谓比赛的规则,乃至世间的一切事情,并非理所当然。大多数不过是一种不知不觉沉淀在我们意识里的习性而已。如果我们有所觉知,我们随时都能够离开,我们随时都能够发现我们沉迷于其中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颠倒的幻像。《心经》还向我们显示了一个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事情「其实我们已经决定了我们自己的命运,每个人的所谓现实其实是每个人自己成就的,但每个人都以为有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强大的现实,都把成长当作了与现实妥协的过程,这种谬误造成了无数烦恼平庸的人生。」

如果人生像一场赌博,我们无法决定牌的大小和组合,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这场赌博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是什么。如果以输赢为目的,整个赌博的过程就是一次紧张的斗争,我们不断学习成功的法门又不断承受失败的烦恼。如果以审美为目的,我们就创造了一种游戏的现实,整个赌博过程带给我们的不过是趣味,不过是花开花落。如果以平静为目的,我们就创造了一种修行的现实,整个过程不过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让我们不断学习着看清楚存在的真相。

人生没有答案,只有真相,只有在发现真相的旅程里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才能真正的超越输赢的羁绊、越过苦乐的循环,融入到平静的大海里。只有我们不再妄想着有什么不变的成功的秘诀,不再妄想着不变的快乐,而是在生命的旅程里安静的去觉知生命的真相和存在的真相,我们才能够成为命运的主人,不论做什么都是喜乐。

尽管《心经》全文仅 260 个字,却包含了 600 卷《波若波罗蜜经》的精华和核心,是一切觉悟者成就无上智慧的必修之法。是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所以,当你心累时,不妨安安静静地抄写一遍《心经》,或者清静地诵念一遍《心经》。

(2025 年 10 月 24 日手动整理自田园读书会《心经导读》音频之「心累为什么要读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