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占的便宜,都是债

推荐语 人们都喜欢占便宜,殊不知这便宜的背后却有一个「坑」,你占到的便宜,到某时定会在别的事上还回去。你能看清,在以后遇到事的时候就不会总想着占便宜了。 世人喜欢占便宜。占了便宜后,要么得意洋洋向人炫耀,要么闭口不说装委屈,反正都是心里欢喜得狠。 这些占的便宜,有若干种,说不全面。大体上包括言语上的便宜,行为上的便宜,物质上的便宜,甚至如阿 Q 那样思想上的便宜:「我是你爹。」 其实,这些占的便宜,都是债。 若干年前,身边一哥们,行为不检点。在酒店吃酒,去卫生间时,迎面遇漂亮美女,便随口说了句「曼真俊」。这就是言语上的便宜。这美女啥也没有说,看了一眼转身走了。很快,这美女领着一群青年冲了进去,对那哥们一顿揍。原来,那美女的男朋友是一个跟着道上大哥混社会的。这哥们下跪也没有解决问题,最终找了道上的人说了情、然后赔了钱才算完。 某单位组织团建,去参加某农场的劳动,自愿参加。某人心里一盘算,称家里有事不去了。就当他在家里喜滋滋地喝茶时,领导来电话了,有一急件,让他抓紧去单位系统里接收并传给领导。这哥们没有办法,按照安排去了单位。下午团建的回来了,都带了不少的新鲜蔬菜。 赵本山有个小品,就是捧红小沈阳的那个。其中有一台词:「你看小鸡都炖上了。」这话的意思就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得了别人的便宜,总是要付出的。就像古人说的,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占的便宜都是债,那就要还。一旦还债,肯定就比原来占到的便宜要多、要大、要重。 古人说:「天道损益,天道盈亏。」这话的意思是:天道是公平的,会减少那些得到多的,增补那些没有得到的。那些占到的便宜,本质上本不属于你。当你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就会让你损失本来属于你的。由此有句总结:吃亏就是占便宜。又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意思是:得小便宜吃大亏。 持平常心,持公正心,养豁达之态度,树淡然之情怀。该你的,自然会来;不该你的,千万莫抢。抢来的,终究留不住,还会造成其它的损失。 这就是:得不偿失。 (2025 年 1 月 2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知本学社」)

2025年1月2日

人这一生,平安就好

推荐语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名誉?且听老师的分享。 人这一生,有道不尽的快乐,也有数不清的烦恼。莫幻想心想事成,别奢求万事如意,平平安安地过好每一天,比一切空想都现实。 都说人生最快乐的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世间不可能只有婚与嫁,难免会有丧亡事;也不可能只有「金榜题名时」的喜与乐,还会有「名落孙山」的烦恼事。 人啊, 各有各的生活,各过各的日子,没有必要模仿,没有必要攀比。模仿不好就成了「东施效颦」,攀比不成就会满腹窝屈。 山有山的高度,小山不必和五岳比;水有水的深度,小溪无需和海洋比。 世间没有同样的人,红尘却有相似的事。你认为有用的就去尝试,你认为忧烦的就要放弃,你认为看准的就去追求,你认为值得的就要珍惜。 人活一辈子,相逢千万人,遭遇万千事,有你看不惯的人,也有人看不惯你。 也许有人耻笑你,也许有人羡慕你,也许有人讨厌你,也许有人嫉妒你,也许有人诽谤你,也许有人陷害你,也许有人误会你。只要你能看得淡,想得开,这一切都没关系。 你要坦然地告诉自己:生活本来就如此,不能为别人而活,我要活好我自己! 没有不被议论的人,话真话假别入心;没有不被评说的事,事实事虚别当真。 世事繁杂莫惧怕,心有明镜可照人。照了自己可改过,照了别人可识人。做事只管凭良心,不怕半夜鬼敲门。人心难测不去测,做好自己最要紧。不可只把脾气留给亲人,也不能只将微笑留给外人。 请你喝酒的人不算少,你喝醉了照顾你的人却很少;平时对你夸海口的人可不少,有灾有难时能帮你的人却很少;生病时问候你的人不算少,能带你看病、床前伺候的人却很少;刮风下雨时问你要不要雨伞的人不算少,真正能去给你送伞的人却很少。 虽说追名逐利人之常情,但一个心思地算计名利不可取。虽说渴望钱权富贵无可厚非,但切不可踩着别人当天梯。 你的人生不能被别人控制,决定命运的应该是自己。 人不能被物欲金钱控制,能让你幸福的应该是知足;人不能被怒气情绪控制,能让你快乐的应该是心态;人不能被恩怨仇恨控制,能让你淡定的应该是宽恕;人不能被假象控制,能让你清醒的应该是看淡;人不能被曾经过往控制,决定你生活的应该是当下。 说来说去,人生不必过于计较。人老人少,健康就好;钱多钱少,知足就好;家贫家富,和谐就好;谁对谁错,理解就好;友多友少,真诚就好;人这一生,平安就好! (2024 年 12 月 31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慈怀书院」)

2024年12月31日

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

推荐语 人生在世,为何要修一个不争的心?请看老师的一篇分享。 一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 在道家教义中,「不争」则是人们顺乎天理而不强求的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运行以及人的为人处世都必须遵循的。 《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 柔弱不争是道家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深刻阐述了「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道理。 所以「道」以柔弱为用,道家弟子信道学道,以柔弱的教义思想规范和修持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而道家「不争」的教义,与「柔弱」思想有着相互的联系。 所谓「不争」,《道德经》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即天地万物的运行和人的行为都应顺乎自然而不能强求,与自然无为的教义思想非常相近。所以,又有「无为不争」之说。 二 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会平和,适时清扫心灵污垢,便会让脚步轻盈,享受诗意人生。 在我们人生的这趟旅行中,若能让心时时不被灰暗的烟尘所覆盖,若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态上路,得不到的物质引起的重负就自然变轻了。 如此,人生的这趟旅行,我们走得岂能不更轻快愉悦? 简单的做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自然从容,丰润底蕴,洗尽铅华,这才是人生大智慧。 风也好,雨也罢,坎坷泥泞,委屈忧伤,寂寞痛苦,欢喜惆怅。始终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微笑着去面对,苦乐人生,不卑不亢,亦不彷徨。 人生看淡的诱惑越多,或许会缺少许多做人的欢乐,却因心境的简单、平和而少去更多的烦恼。 平淡使人简单,简单又使人快乐。 只有活得平淡,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有无,珍惜上天的赐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的内心才能装下满满的幸福。 三 人生路上,静静的敞开内心,保持内心的平淡、平和与宁静,不贪、不妒、不谄、不骄、不去苛求别人什么,心中有爱世界就会充满爱。 急于追求,只会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攻于心计,只会把自己变得世俗平庸。 如此,何不看淡,看透,锁一份平和于生命处,然后于人生路上且歌且行?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就会落得清闲自在。 如水人生,单纯见底;云海烟波,飘拂于心。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就得要有一颗阳光的心态,懂得进退,方能成就人生。 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人生一份平淡,一份平和,一份宁静。 《云笈七签》有:「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 大家都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都是不祥的;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道家弟子的「不争」,还不仅仅是谦让,而且还得一心为善,绝不造恶。 道家认为,一个为善的道家弟子,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会有响应的人。 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争」本身是无声的语言,标志着一个道家弟子的思想境界。 (2024 年 12 月 31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昆仑文化家园」)

2024年12月31日

佛学上如何看待「爱情」?

推荐语 爱情让我们如痴如醉,爱情带给我们欢喜也带给我们忧愁。爱情的本质是什么?让我们看看从佛学的角度如何看待爱情? 爱情是人类最主要的感情之一,也是艺术作品中长盛不衰的主题。古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相守,今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奋不顾身,那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爱情的特点 在佛学上看来,爱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痴,就是无明,看不清楚。有个词叫作「痴情」,可谓一语道破。因为痴,所以没道理可讲。有道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往今来,多少痴男怨女为了一个情字,万般痛苦,甚至走上绝路。因为这些情是在妄心的基础上建立的,如果缺乏智慧,是很难看清真相的。如果自己不想醒来,也很难接受别人的规劝。 第二是贪,具有粘著的特点。对于恋人,当你在爱对方的时候,同时也在建立对爱的需求;当你说「我爱你」的时候,其实在告诉对方「你也要爱我」。投入的感情越多,由此产生的需要和期待就越高。男女之间是这样,父母对儿女也是这样。爱之所以会成为系缚,就是因为粘著像胶水那样,把双方粘在一起。 在不断投入感情的过程中,粘著程度会随之增加,对爱的需求也在增加。当你对他人有一分的爱,内心会建立一分的需求;有十分的爱,会建立十分的需求;有一百分的爱,会建立一百分的需求。这些需求必须通过对方的回馈,才能得到满足和平衡。但随着需要的不断提升,得到同样回馈的概率就越低。当付出和所得之间的悬殊越来越大,痛苦就随之降临。 第三是我执,是从自我出发的一份占有。男女之间的爱情,特别容易引发占有欲,进而是控制欲。这是破坏彼此关系的大敌,也是直接引发痛苦的导火索。因为控制会带来逆反心理,并进一步造成冲突。同时会因为害怕失去,带来焦虑、恐惧、胡思乱想等各种负面情绪。一旦这种关系发生变化,还会因为对方的「背叛」激起嗔心。这种因爱生恨的悲剧,世间已发生太多了。 爱情的过患 关于爱情的美好,《诗经》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车遥遥篇》说:「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固然有其美好的一面,但「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 」,再真挚、再炽热的爱情也终究敌不过无常。且不说在相处磨合的过程中,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爱意可能会逐渐销散殆尽。即使两人能数十年如一日的相爱相守,也终将要面对爱人会逝去的现实,而曾经的爱有多么地刻骨铭心,现在阴阳两隔的痛苦就有多么地撕心裂肺。世人大多赞颂爱情美好的一面,对痛苦的一面却鲜少提及,但逃避并不能阻止痛苦的到来,反而是理性地看待爱情的美好与过患,更能让我们保持清醒,在面对爱情时,不至于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学佛需要舍弃爱情吗? 世间的情爱大多以痴、贪、我执为特点,但爱本身并没有错,学佛也并不是要我们断情绝爱,而是要我们把这种污染、有限、粘著的情爱,升华为平等、无限、清净的大爱,比如佛菩萨对众生的大慈大悲就属于被净化、升华的爱。所以爱没有问题,关键要以智慧认识爱的真相,避免贪、痴、我执等问题,进而加以管理和提升。善缘具足的话,还可以把世间伴侣变成菩提眷属,建设清净、和谐的佛化家庭。比如《净土圣贤录》中记载: 钟九思居士,浙江杭州人,居住于西溪。为人朴实敦厚,深信三宝。平常对于邻近僧舍茅篷数十间,钟九思都一一护持,恭敬供养而不怠慢。有时因种种事故而亏损很多钱财,也没有抱怨的脸色,和人交往做生意,没有一丝一毫的欺骗诈欺。他的妻子沈氏,也同修净土行业,对于钟九思所作的一切功德善事,都很喜悦地帮助他。所生的一子一女,皆非常朴素勤劳、恭谨有礼。清宣宗道光六年初夏四月,钟九思现出些微疾病。至二十四日清晨,告诉他的妻子说:「我因平日忠实不欺,求生净土的愿力、至诚恳切的缘故,现在承蒙佛菩萨接引,今天中午将往生西方。你们对于善事应当量力而时常去作,要谨慎遵守我的志愿。」到了午时说:「为我焚香点燃蜡烛。」又告诉沈氏说:「你来日无多,念佛要紧。」说完后就往生,年五十二岁。第二年七月,沈氏亦现出病态,邀请丈夫的兄长,将家事交待嘱咐完毕后,即自己静坐念佛。至二十一日,告诉子女说:「要做好人。」然后安祥而往生,年五十四岁。 由上可知,学佛并不一定要舍弃爱情,也可以把爱人、家人之间的羁绊变成度化众生的良机。印光大师云:「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则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 愿大众都能: 拥有智慧之爱,远离无明和我执; 拥有清净之爱,远离污染和占有; 拥有平等之爱,远离亲疏和分别。 (2024 年 11 月 8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宁海灵峰禅寺」)

2024年11月8日

怎样断除贪恋一个人的痛苦

推荐语 当你贪恋一个异性时,幻想者「TA」拉的屎都是香的。那种强烈的感觉,抓心挠肝,幻想着能跟「TA」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似乎又看清了些什么,之前那种强烈的、深信不移的感觉不知何时也随着时间完全消散了,那时对那个人的贪恋明明是那么的强烈、那么的真实?为什么也会消散呢?但当你陷入对下一个人的贪恋时,又会重复当时的感觉。那种得不到的感觉好难受啊,你又会丢了魂似的怎么都走不出来。这种贪恋一个人的痛苦该如何看清?如何断除呢?请听一听「普章玛布」老师分享的一篇故事吧。 当你对一个人生起强烈爱意,心变得极不自在时,用什么方法可以平息由此而生的诸多烦恼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麦彭仁波切的一个教言,看看一个贪欲炽盛的老密咒士,是怎样通过观修大圆满,将贪欲融入美妙的道用中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叫「莲花地」的地方,盛开着各色争奇斗艳的鲜花,这里居住着一个老密咒士,他的贪欲就像烈火般熊熊燃烧,故其名为「贪欲火燃」。 一天,老密咒士遇到一位美女,他的魂当场就像被勾走了一样,只见他冲到美女面前,卑微地趴在她的脚下,乞求她跟自己一起生活。 美女见这密咒士又老又丑,不但不愿搭理他,还一脚踢到他的头上,狠狠骂道:「给我滚!」然后,跑到旁边一位叫「青春快乐」的年轻人面前,与他接吻、拥抱…… 老密咒士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还白白遭受了一番侮辱。看到美女与年轻人整天卿卿我我,他的贪欲比以前更强了,以至于茶饭不思、夜不成眠,口中不停地发出叹息…… 旁人以为老密咒士生病了,便为他找来了不少名医。 有的医生认为,他的病是由风引起,还有的认为是由火或者魔引起的,并都做了相应治疗。但这些方法不但没有见效,反而让他的病日益严重。 老密咒士天天呼喊着那个美女的名字,身体每况愈下,后来竟然疯了。 其间,好心的人们还迎请了众多上师为他灌顶加持,但还是无济于事。 后来,一位文殊菩萨化现的十六岁月亮童子,嘴里散发出悦意的妙香,来到了他的面前,对他说:「老人家啊,您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一见到月亮童子,老密咒士生起一丝欢喜心,心智也稍稍恢复了一点。 他摸着童子的手说:「我看见一个美女后,当下就生起了难以控制的欲念。每当见她跟别人在一起,对别人流露出爱恋的眼神,我总是私下期盼:那个人是我该多好!因为反反复复想这事,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这样。」 月亮童子说:「老人家啊,您真该好好想想!您对她生起爱慕心,真的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要知道,女人的青春如同莲花一样短暂,有朝一日,这个美女人老珠黄、满脸皱纹,您还愿像现在这样爱她吗? 您既不顾自己白发苍苍的现状,也不明白她的娇躯是无常的本性,真是已经着魔了。请不要再对她执著,断了这种贪心吧!」 听到这番话,老人簌簌流下了眼泪:「月亮童子啊,虽然你讲得有道理,但也改变不了我的心意。你如果悲悯我,就请把她带到我身边吧。除此之外,哪怕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也无法让我满足。在这世上,只有她才能让我快乐。」 月亮童子继续劝老人:「对于毫无意义的事情,您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何必要呢?以前您没见到她时,心很清净,但自从看见她,就一反常态,您的心已经被魔众的贪心箭射中了,真是非常可怜。若人人都像您这样,甚至对天女也心生倾慕而失望绝食,那就实在太愚笨了!对于始终不能达成的愿望,或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您不应该太强求。否则,只会给身心带来剧烈的痛苦,不但今生中烦恼迭起,而且把来世也摧毁无余了。本来您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密咒士,可以降伏外面的邪魔,为世人所敬重。但现在当自己的心魔显现时,却无力对治,这是非常可笑的。您屡屡执著她的花容月貌,认为她长得国色天香,这也只是您的分别念而已。」 老人喃喃道:「你说得很对,但我还是忘不掉她,就像有个桩子插在心坎中一样,对她的爱实在放不下。」 月亮童子告诉他:「老人家,请听听我的肺腑之言:您说您的心爱着她,那现在,我给您讲一个故事,里面有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 —— 用『心』来断除自己的贪心。在阿赖耶的大地上,有个叫分别念的孩子正在哭泣,路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啊?』。孩子说:『我看见了一个美女,想要她』。这个好心的路人就安慰他:『你别哭了,其实并不是美女引诱了你,而是你的心散到了外境上,把自己紧紧缠缚。心本来犹如虚空,不存在任何痛苦,但你偏偏要贪著外境,这就像在虚空里打疙瘩一样,人为地制造了各种烦恼。求不得苦是源于自己的心,贪执美女也是如此。孩子,如果你能使自己的心坦然安住,那谁也无力伤害和引诱你。反之,假如你的心紧紧地执著外境而不愿放下,那就像被关在监狱中一样,恒常承受各种苦痛。所以,请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就会发现它本如虚空,根本不存在任何能贪之念。如此,贪心就像阳光下的黑暗,自然消于法界中了。』这种令心自然安住的窍诀,您必须要了知,并运用它,来断除自己的贪心。总之,在您生起贪心时,若能立即观它的本性,贪心当下就会消失。」 听完此话,老密咒士一下生起了绵绵不断的安乐,贪心彻底根除了。 他感激不尽地说:「月亮童子,你真是一位利乐的引路人,非常可惜这么晚才遇见你!以前我虽也听说过『万法唯心造』,但只是停留在文字上,从未对此实修过,以至于在无意义的贪欲中,白白耗费了大半生。我以前修的法,没能调伏自心,反令烦恼越来越增上,贪心越来越炽盛。与我相似的密咒士也有很多,对这些自以为在行持密法的人,我希望你依靠善巧方便,好好也给他们宣说殊胜教言。你对我恩重如山,现在,我已了知『依止贪欲来希求解脱』是痴心妄想。虽然我已经老了,但贪欲对我的危害还是非常大。今天遇见了你,令我在功德上增添了一道彩虹,所以,你是我真正的大恩上师!」 说着,老人一边热泪盈眶,一边对月亮童子恭敬顶礼。 月亮童子继续开示:「我再给您传授一个教言:日后见到美女生贪心时,要明白这实际上是轮回的粘合剂。若想把贪心转为道用,首先应将一切万法的显现观为自己的心。了知美女是自心的显现,再将心观为空性,此时虚空中的彩虹还会不会捆住虚空呢?肯定不会。然后再观察能贪和所贪,就会发现外境和自心没有差别,贪心和外境根本无法束缚自己。一旦明白此理,看不看美女都没有差别,就像梦中踩在火上而毫发无损一样,这时您所见的一切全能转为道用,不像一般的世间人,见到美女就生贪心,注定会感受无量痛苦。若能将此贪心转为道用,与美女相见甚至进一步接触,都是可以的。当然,自己必须要有相应的境界才行。就像狂风对小小灯火是一种违缘,但对森林大火反而是很好的助缘,当风越来越大时,森林里的火也越来越旺。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智慧身体的实际状况,享用与之相适应的窍诀美食。(往昔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中,有些行持无取无舍的行为,显现为猎人、屠夫、妓女的形象,但这一切并不会染污他们丝毫。不过,圣者的这些超胜行为,不是一般人可随意效仿的,所以,初学者最好守持净戒,不要胡思乱想为佳。)」 最后,月亮童子对老密咒士谆谆告诫:「听了我的这番教言,以密宗为借口的很多修行人,可能害怕将来会堕入地狱。但愿他们依此甚深方便教言,在尽快时间内得到解脱!」 迷妄和串习的力量,如此强大,因此刚开始,修持佛法似乎非常困难,但这些困难将逐渐消失。一旦你了解教法的精髓,修行将没有困难。你的努力精进,将为你带来喜乐。 —— 顶果钦哲仁波切 (2024 年 7 月 27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普章玛布」)

2024年7月27日

南怀谨:我们都被男女那点快乐给骗了

推荐语 男女性爱的快乐为什么那么让人如痴如醉。这点「快乐」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我们可以听听南怀瑾老师怎么从佛家的角度去看「男女的那点事」。 此文章摘录自微信公众号,其内容综合了南怀瑾老师的两篇口述《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与《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佛家告诉你,有时候不一定看到男女性爱才入胎。他说我们这一生作人,悭吝,整人,但是其它方面人品还好,来生还作人,不过变一个穷人。 当你中阴的时候,像做梦一样,忽然感觉到刮台风,又打雷,下大雨,淋湿了,又害怕,赶快跑;这时看到旁边一个茅草棚,或者一个山洞,赶紧钻进去躲,就入胎了。那个时候没有性爱,是生在贫穷人家,很苦。 有时候,中阴走进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风和日丽,建筑也非常好,就进去玩玩。进去就入胎了,是富贵人家。所以入胎的因缘有很多种,也没有一定看到性爱。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等讲到「触」,一有六入以后,就发生接触,触就是交感,互相就受影响。 「触缘受」,触就是发生感觉、感受。你说,我受凉了,给风吹了,就是十一切入的地水火风这个风进来,冷气进来凉到了。一凉了以后里面发炎了,火起来了;接着流鼻水了,鼻子不通了,水大不流畅了;所以地水火风在里头变化,触受接二连三太多了。 我们从娘胎生出来到现在,没有一天是舒服过的,每一秒钟的触受都是很痛苦的。但是人们没有感受到,因为麻木了,习惯了,加上智慧不够,观察不清楚。 工夫能够做到离开了触受,那你就变成虹光之身了,一片光明,空灵,与虚空合一,那也就是空无边处定了。这不是理论,也不是幻想,是真的工夫。 这个中间的修持关键,就靠你心意识的力量,能够做到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所以叫你们仔细了解《三十七菩提道品》。 打坐不过是练习学定啊!坐着能够定了,还要在行住坐卧中,随时都能定,定慧等持。 如果连定的根都没有扎好,五根中的定根都没有,当然就没有定力,怎么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呢?五根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五根发起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有了慧力,智慧变成力量了,破一切执着挂碍,那才叫做修行。 触受是很严重的,一切众生都被触受骗走了。男女两个为什么要做爱啊?是触受的舒服嘛!可是很短暂的。因为触而有感受,你们叫享受。你看,性的高潮享受不到一秒钟就没有了,这个力量就散了。 那个高潮来的时候,是十分切入,都进入,集中了,那个力量一集中,爆炸了,又散了,结果什么都没有。可是众生凡夫呢,愚痴,没有智慧,给骗住了。所以触缘受,受是感觉。 「受缘爱」,爱就是喜欢、贪图。「爱缘取」,明明抓不住的东西还要拼命抓。所以我说你们拼命抓财富、大权、高位,有什么用?那都是暂时之所属,给你用一下,它不是你之所有,都要散去的。 「取缘有」,抓到手,所谓有,是暂时做到归你之所有,不是真的属于你,是骗你的,都会变去消散的。即使一部分你用掉了,好像这部分用掉的真属于你了,其实也都是欺骗自己,不过是刹那之间的因缘聚会触受而已。 一切都是因缘聚会复消散,根本没有个「得」,没有真的拥有过,连你自己的身心都在随时新陈代谢,都留不住。所谓有所得、拥有过,不过是心理上的想法,骗自己的。 既然无所得,当然也无所失,一切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真的看清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拼命去抓了,也就可以把一切无保留的贡献给社会了,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不是有心为善,是自然的如此,当然也要智慧去做,不是乱来的。 「有缘生,生缘老死」,因为「有」,比如有孕了,就有生,有老死。人生如此,一件事情,一个东西,一切有为法都如此,有生必有毁灭。 老死了以后呢,灵魂再来,无明缘行,就这么轮回。这是大原则,了解了之后,才晓得入胎是怎么回事,人生是怎么回事。 (人生都在追求喜乐)归纳起来讲,「喜」是心理方面的境界和现象,「乐」是身体生理方面的反应。喜乐的境界有大有小,我们普通讲的喜乐都是欲界的事。譬如饮食,看到好的菜,心里很高兴,就是喜,吃得很舒服就是乐。但吃饱了以后又生病,不舒服。 如果拿男女作比喻就更清楚了,两个人情啊爱啊抱在一起,有了性欲就性交做爱,就会高兴、有快感,喜乐都包含在里面了。男女性高潮的快感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喜乐都过去以后,两人身心都空空洞洞的,严重的甚至有虚脱的情况,因为这是普通的喜乐。 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离苦得乐,包括修道成佛也是这个目标。譬如欲界天人也和我们一样,仍有男女饮食的欲望,他们交合还是五欲(色声香味触)之乐。 但是与我们人相比,天人的修养层次高一点,他们的福报大一点,喜乐也比我们高一点强一点。欲界天分六层,人道以上的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忉利天),以及再上面的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 以性这个问题来讲,四大天王和三十三天的喜乐比我们高了,但是和我们人一样,还是从「笑视交抱触」中得喜乐。眼睛要看漂亮的,耳朵要听好听的,像「我爱你」啊、「达令」啊之类的,还要闻气味对不对,还要接吻呀等等,总之身心都要接触在一起。 天人境界比我们高,福报比我们大,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与我们不同,至于说有没有悟道,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三十三天以上的欲界天,就不一定是笑视交抱触了。焰摩天的天人是「执手为乐」,手一握住就达到喜乐的最高境界了。再高一点的天人,连手、身体都不用接触了,笑一笑就达到那个最高境界了。 再高一点到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眼睛一看,甚至连看都不需要看了,意识一沟通就可以了。 所以说天人境界比我们高,不像我们,要身心合一才能达到很短暂的一点点喜乐。我们人类的性交需要精气神合一,比我们高一点的天人境界是精交,再高一点的是气交和神交。 所以说密宗的欲乐定的修法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不是佛法中最高最了不起的,但也可以变成最高最了不起的,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关于天人的性爱和生育 天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大类二十八个层次。像徐某跟他的朋友王某两个,照徐某所报告的,这是欲界天里最低层的四天王天,接近人间的,比我们高一点点,还在太阳系中。 四天王天以上是忉利天,也叫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不是三十三层哎,是像联合国一样组织。三十三天的天主,中国道家叫玉皇大帝,佛家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这还是离不开太阳系统。 忉利天再上去,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些都是欲界,共有六个大层次; 同时,这些天人离不开六种欲望: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叫六欲天。六欲还有一种解释,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想欲。总之是身心两方面的各种欲望。 欲界天人有男女差别,有笑、视、交、抱、触,你看我,我看你,彼此笑笑,相爱,拥抱,触摸,有性关系。不过层次越高,性关系的形式也越不同。有的两个一拉手已经完成了,比我们还高,还舒服。 再高一层呢,连手都不拉了,彼此两个人对面一笑,完成了。而这些天人生的孩子,不是从女人下部生的,是男人从肩膀上、头顶上、腿旁边生的,各种各样。这个讲起来完全像神话,可是说得很清楚。 你们修行,这些都没有研究过,修个什么行啊!你打坐到了什么境界,自己也不知道,你跟哪里接近也不知道。你问那些师父们,这个境界是在那个境界里头?大多师父们也不知道。 夜摩天,也叫焰摩天,时分天。我们地球时间是依太阳系统来的,焰摩天大概超过这个太阳系统了,时间有差别,是相对的。 那里以莲花开合为一昼夜,一昼夜等于我们这里二百年,所以他们看人类,像我们人类看蜉蝣一样,比蜉蝣还不如,早晨生的,不到中午就死了。那里没有日月光,天人自己发光的,男女拉拉手性欲就满足了。 焰摩天上去是兜率天,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说法,外面还是有六欲,男女笑笑就行啦。我们现在譬如是弥勒内院,在这个房间里专门说法;在外面,有人喝酒吃肉啊乱来。那里的一天,等于我们这里的四百年。 兜率天再上去呢?是化乐天,也叫乐变化天。一天等于我们的八百年。男女两个相对一笑,就完成性交了。 孩子是在男性的膝盖附近化生的。各种玩的吃的东西,自己都可以变化出来。 他有他的定境,不过不是真的禅定,是欲界定。那么,什么人死后上生到化乐天呢?《楞严经》形容「于横陈时,味同嚼蜡」,健康的男女,在做爱时,味道像嚼蜡一样,毫无快乐可言,就是说性的欲望已经基本没有了。这样的人死后生化乐天,当然还要配上许多善行功德。 化乐天的上层,叫他化自在天,是天魔。他化自在天天主叫魔王波旬,是整个欲界之王。 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就是他来干扰测验的。他化自在天的男女两个对视一眼,就完成性交了,不像化乐天那样,他不需要自己变化出东西来娱乐,「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 他到下界,变化各种形象,当人们沉迷于自以为快乐的事时,刚好被他利用骗走,他以此为乐。反过来说,他也是测试你们的智慧、定力,能否不被六欲骗走。他的定境也是欲界定。 欲界定是不稳定的,容易因散乱或昏沉而出定,所以也叫电光定。你们常常说这个入定了,那个入定了,都是骗自己,充其量不过是欲界定,闪电一样,一下就完了。如果能够一直定下去,「心一境性」,就是得到真的禅定了。 真得了禅定,就跳出欲界的限制了。初禅已到色界,本身已经得乐了。初禅「心一境性,离生喜乐」,不需要男女关系了,从色界天开始到无色界,就没有男女差异了,那个心身的喜乐不是欲界男女性爱快感所能比的。 这个定境才有点味道了。不然你们在禅堂打坐,拼命熬腿,那是化苦天,妈呀,咬起牙齿,那是咬牙切齿天,是他化极苦天,被苦受拉走了。 轻安境界的喜乐 不同天人境界的喜乐,其程度也不同。在佛学中我们只是用喜乐二字来说明那种不同的感受,其实这两个字并不能准确的表达那个境界,所以你们不要执著于这两个字。 「轻安」也可以说是一种喜乐,得到轻安境界的人,已经过了拙火发动的境界,但用轻安来描述那种境界,也不是很准确。 初禅的喜乐比天人喜乐还要高,其实清净的定境本身就是一种喜乐,而欲界的喜乐有点执著于其中的意思。打坐的喜乐与性交所发出的喜乐不同,打坐时,气脉打通的地方就会有喜乐的感觉。 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初禅境界。要达到初禅喜乐的境界,需要经过很多修持和苦行,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智慧,靠自己行为功德的修持,靠转变贪瞋癡慢疑的心理结使。 借用中国古代大禅师的一句话,「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理路不通,道理不通,就会像迷巢的飞鸟一样,找不到自己的窝了。有时境界会突然出现,可是要保住那个境界却非常难。 男性和女性还是不同,在性欲方面,男性很容易冲动,女性就不大容易冲动。拙火一般人都可以发动,可是,由于习气的原因,只要一发动,他的第六意识就会配上男女性交的那个欲的观念,结果那个拙火发动就变成欲了。 如果乐感不配上欲,就可以解脱,得「离生喜乐」了。精虫和拙火有关系,也没有关系。对男性来讲,拙火的功能引到两个睾丸,在交媾高潮的时候,精虫就会出来了。如果拙火发动到了睾丸,没有配上欲,就会炼精化气,就不会变成精虫了。 女性生殖器就像莲花一样,到了高潮的时候子宫还会张开,但是性感的地方不一定是子宫,有些人是外生殖器敏感。高潮时,脉打开,莲宫打开,有分泌液流出,这个分泌液不一定是卵。 不管是男是女,这个流下来的液体都是由于快感刺激脑下垂体,变成另外一种液体而来的。 一般人高潮的时候,真正的头脑智慧都不会用的,头脑都是迷迷糊糊的,都有独头意识的境界。 入定的时候是「乐、明、无念」,是明白的,和性爱高潮的情况相反。 普通男女性交的快感,是像下雨一样沉下来,没有升华。如果升华了,真正的快感是在脑部,不是下面。气脉打通了,头脑有了乐感以后,下面的快感就看得很低了。 (2024 年 5 月 19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修行圈」)

2024年5月19日
免费结缘一本善书

建站宗旨:帮助深陷邪淫恶习中的人们看清幻象、重归正途!

投稿、纠错、投诉、合作等请联系:contact@buzh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