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您是否任由身中的感受肆意影响情绪而无法自拔?你是否向往清净却无法做到?下面的文章整理自「黄庭书院」张庆详老师的音频。让我们一起从道德经中的一段原文出发,来听老师讲讲「人人向往自在清静,为何烦恼如影随形?」

《道德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乘乘兮若无所归。」

一、你的心情起伏不定,只因身心交互感应

「贵大患若身」,我们看这个「身有所忿懥」(出自《大学》)的身,特别要注意的。意思是说人的七情在哪里上演?它是在身上,而不是心。

心可能是当时的一个诱因,心可能是最后的承受者,但是正在发动的时候,它却在身。一股一股的热浪,一股一股的气血,就在你的身体里面上演的。没有错,身心两者总是交互感应,但是谁让心起伏不定?那个祸首便是身。

为什么是身而不是心?因为人的身中有气血,而周身气血主宰于黄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心。

黄庭又是忠诚地与外物不断地感应,黄庭不听你的。把你关在幽暗的山洞,忽然让你出来看到灿烂的阳光,内在是不是也有一个灿烂?你会灿烂,你不要说我现在在山洞里面,待会我出去一定会见到光,我千万不要灿烂,结果一出去看到灿烂阳光呢?还是灿烂。你看到非常开阔的山谷,内心还是开怀。

黄庭是本性具足的人身的感应场,它不听你的,但我们一直误以黄庭的微微动荡为你的心,这只是你的误解。

这个心头一起伏,周身气机一起伏,便让众生的内心同时感受到动荡,感受到七情。它的烦恼,它的久久不能自已,它的感动,它的哀伤……是由黄庭而开始的。

你的潜意识呢?也是从黄庭让你感受到,从黄庭浮出来的,也不是你可以去控制的。

你说:我最怕毛毛虫,待会我就要看到一条毛毛虫,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害怕。可是一看到呢?还是害怕。你那个不由自主还是从黄庭冒出来,潜意识还是跑出来。

二、心向清静却烦恼不已,都是感受惹的祸?

人们当然愿意从内心深处去彻底放下烦恼,只是若周身气血久久不能自已,那么人们便苦于不知道怎么样的去放下,也就是说人们的最大祸患,并非来自于心。

坦白讲,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想不想清净?想啊!我们想不想自在?想啊!你想不想孝顺?想啊!你想不想跟朋友和平相处?你都想!最后呢,都统统不太想,原因是心还是身?身出了问题。

所以人们的祸患并非只是心的问题,但眼耳鼻舌身意,意也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是没有错。但六根感应到你的身体之后,这些情绪在哪里发生?都在身。

这是源自于我们身中不断起伏的感受,这个才是人类的最大祸患所在。因此说贵大患若身,身内的感受才是问题,而不说「贵大患若心」,不是心的问题,心是每个人都想清静的。

三、解析「宠辱若惊」:为何得失皆扰心?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上,得意洋洋的气血叫做上;下,哀哀戚戚的气血那个感受叫做下。宠的时候,你有个得意洋洋,那个感受出来的时候叫做上;被贬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紧非常沉的感受在胸口,那个叫做下。

什么是宠辱若惊?稍微褒一下,那么身内就兴起了波浪;稍微贬一下,我们的身内也兴起了波浪。褒也扰乱它的心神,贬也会扰乱它的心神。

可以说,任何得得失失都能够在身中兴起或大或小的波浪,都足以扰乱人们的心神,都足以令人烦恼不安,所以说宠辱若惊。

宠辱,不限于宠辱两个字,凡得失,凡对待都是宠辱若惊之「宠辱」所包的范围!

四、感受兴起时,做个自在冲浪人

「乘乘兮若无所归。」

当身内兴起了感受的波浪,乘乘兮,好像踏着冲浪板,不论大的浪、小的浪在上面奔驰。不论内在的感受是好的不好的,紧的热的,大的小的,你就好像驾着一个冲浪板在上面冲浪。

乘乘兮,若无所归,就是随便它载我去哪里,随便它在我身中产生什么样的姿态。

(2025 年 10 月 7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黄庭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