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养生的关键是养神

推荐语 站桩是一项非常养生的运动方式,有练习者必有体会。为什么人身体站着不动却汗如雨下?古人所言的「静极生动」真实不虚。站桩的关键是什么?阅读完本文您便知晓。 站桩时全身放松,百会上领,尾闾下垂,下颔内收,舌抵上颚,似笑非笑,面部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似坐非坐,身心愉悦,并要做到后背挺拔,胸前放松,后背由于挺拔,而五脏六腑处于悬挂状态,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呼吸绵、细、匀、长。 古人云「息长则命长」,就是说身心与呼吸配合协调之后,则可得到充分休息。 而精气神达到滋养与充实,生命力恢复旺盛,寿命自然延长。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人体呼吸加深,频率减慢,使悬挂的五脏六腑随着涨缩起伏,互相之间起到按摩作用,从而使消化系统各个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增多,胃肠蠕动加快,剌激经络的疏通,使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不仅如此,随着功力的增深,慢慢还能达到整体的状态。站桩者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祖国医学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心态安详空灵,气血活跃,精气神充沛和畅。 要提升内在的精气神,靠着站桩的这个姿势,我们身体内在有一个自然的机制,会逼着你内在的精气神快速地运转燃烧,而后把精气神升华,从低迷的气血升华为昂扬的精气神。 人体就像一棵倒长的树,头就好比树根,吸收了能量滋养四肢(枝叶)。 如果用现代解剖学的眼光来看很简单,人体就是骨骼、肌肉、血管、血液、器官等;从中医学的眼光看也差不多,就是皮、肉、筋骨、膜、脏腑和气血,这些就构成了身体。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就是一大堆原子排列出来的。可是为什么每个人排列出来的样子都不一样呢?就是每个人身体的原子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不一样。 我们看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女娲把土捏成人形之后,吹一口气,人就活了。泥巴就是土与水和在一起的,这就是一些分子、原子,古人管这叫做「尘」。这些微尘和上水,捏一捏就变成了小泥人儿。所以人体的元素,就是水和土这两种东西。 现代研究发现,人体的元素构成跟地壳的元素构成比例是非常近似的,人血液里的元素与海里水的元素构成比例也是基本类似的。所以中国人总喜欢说,天人相应,人是大自然的子孙。 但是,人毕竟和大自然中其他的物质是有区别的。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人是活的,天天都在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桌子、椅子不是。 也就是说,人体的构成除了上述的这些元素之外,还有能量和信息。故事里就是女娲吹出来的那口气,先天的元气。没有这口气,人就是一个泥人儿,没有生命活力。 其实,人体就像一棵树。只不过,这棵树的树根不在地上,而是在头上。这棵树的原始能量来自于先天的能量。我们看小孩,人在婴幼时期,天灵盖(囟门)是开的,所谓「气养灵根静养神」,婴儿时期精神恬淡虚无,则精气神充足,好像从虚空(天)吸取了能量,能量先使元神脑府充沛,之后充养躯干,也就是任督二脉和冲脉,再之后充养四肢。 人体的任脉起于会阴穴,会阴就是前阴跟后阴之间这个地方。任脉整个轴心是从前腹部的中间往上走,到下腭,入口腔,然后进入舌头。 一般来讲,心情不好的人,任脉通常都是不通的,女人只要心情不好,月经就有问题,因为月经就是跟任脉相关的。任主血海,主阴脉之海,任脉与血脉是通的。我们的心情长期抑郁的话,任脉就特别容易紧张,不舒展,特别紧缩和僵硬。 任脉走胸腹部,联系着脏腑;督脉走后面,与脊柱相联系。督脉的走向是从会阴穴往后走,从尾椎一节一节上来,一直沿着颈椎入脑,进入百会,再从百会通过前额往下降,降到口腔里面上腭部分。 督脉是与人体的健康直接相关的,如果一个人的督脉通畅,阳气充足的话,这个人的寿命就长。反之,一个人督脉不通,他的寿命就会缩短,像老年人就会出现弯腰驼背、脊柱侧弯等。而且督脉不通的话身体的阳气就会降低。 一个人如果能量够多的话,就会往四肢走,去滋养胳膊和腿。我们看小孩,没事儿他就挥手、蹬脚,腿就在那儿乱踢,因为能量充足之后自然往外扩散。这就跟练习内家拳初期元气充沛的时候手脚痒痒,总喜欢打点儿什么,踢点儿什么一样,说明生命力旺盛。 用前面大树的比喻来说就是,树根的能量充足之后,先来充养树干,继而充养树枝。人体的树根是大脑,也就是元神,元神越静,则能量越足,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元神充足,真气自然充沛流通,继而滋养躯干的任督二脉(树干),然后充养四肢百骸(树枝)。所以养生的关键是养神,养神的关键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2025 年 7 月 26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大成拳」)

2025年7月26日

借用天地之力驱除身体疾病,各种方法汇总

推荐语 身有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除了吃药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实际上我们可以借用天地之力驱除身体的疾病,具体有哪些方法呢?请看下面的文章。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养生,其实就是在养阳气。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生活中可以升养阳气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太阳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地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太是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阳就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 二、早晨 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早睡可补肾阴,早起晨练可补肾阳。所以身体不大好的人,万不可跟着别人锻炼,更不可晚上锻炼,白白损耗阳气。 当然,若你掌握了一些道家的静功,那些功法只要身体允许随时可以练。 前面指的锻炼是指我们平时接触的那种锻炼方法—有氧运动。那种运动损耗很大,运动之后要及时培补。并且早晨的太阳光是非常纯净自然的,对体弱的人尤其适合。 三、睡眠 道医讲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 23 点到 1 点,午时就是 11 点到 13 点。 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惫了,这个时候休息一回打个小盹,20 分钟到 30 分钟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补身体。 四、夏天 道医讲「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则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流汗是宝啊。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我们的黄金季节。 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 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也会非常难受,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 所以夏天晒太阳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气,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时间因人而异。 这个方法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但是每个人心火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还有的人说晒太阳要得皮肤病,其实皮肤病也是排毒的表现。是你的经络不通,毒素不能随正常渠道排出,为了不伤及内脏,只好从皮肤出来。 聪明的朋友们可能想到了,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能不能培补心火使得排寒气更快呢? 老话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果你体质很寒还可以加红糖(体质很热则不适宜)。 正如前面所说,早晨阳气升发,早晨喝姜枣茶帮助身体提升阳气。 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从中午开始一天的阳气开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话也讲「晚上吃姜,如饮砒霜」,当然若你感了风寒需要喝姜汤发汗则不受此限,吃姜培补身体的人则要注意。 想排寒气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调为害甚大。你在外面晒了太阳本来要出汗的,一进到屋里空调一吹,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这个时候如果吹了空调,寒气反而会走得更深。 五、寒气向外走的渠道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外面很热,却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很凉,明明没有风吹却觉得凉嗖嗖的。不要怕,这就是排寒气的表现,另外还有几个排寒气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打喷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 不要小看这些生理现象,都是人护卫自身的法宝,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好。其实吃药也无非是辅助身体排病,排病的是身体而不是药。 留心观察一下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打嗝了? 六、艾灸 有些人寒气累积了十几年,厚厚的垒在背部。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再艾灸。 艾灸是通过给身体一定部位强制性的输入热能,临时提高人体局部温度,从而使人体局部增强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达到疗养局部影响全身的作用。把气血灸活了,再借助天时与自身之力,则寒气可排。 七、功法 道医讲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培补阳气的最佳方法。 我国自古就有很多养生排病的方法,比如站桩、正坐、金鸡独立、撞丹田等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 若你的体质有了增强,或者本身体质不弱。想寻找更刚猛的功法强身健体,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俯拾皆是。 八、心灵的阳光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么我们自己身体里有没有太阳呢?有的,就是自信心。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挺直脊梁呢,现在大家知道了,脊梁就是督脉,脊梁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气的表现。 希望有缘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阳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 (2025 年 7 月 26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打坐站桩」)

2025年7月26日

爱做家务的人和从不做家务的人,谁更健康?

推荐语 好多人不愿意做家务,其实做家务何尝不是在养生?居家做家务即可养生,为何非要求一个场地去锻炼?下面分享新华社的一篇文章,看看做家务可以带来哪些好处? 家务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麻烦事」,让人觉得既耽误工夫,又浪费精力。但其实,做家务是性价比很高的「运动」! 一会儿弯腰,一会儿抬胳膊,擦擦洗洗,搬这搬那,一顿忙活下来,家变得整洁了,运动量也有了,对身体的好处可真不少! 爱做家务的人和从不做家务的人谁更健康? 1、爱做家务的人,糖尿病风险更低 2018 年发表在《公共卫生》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而多做家务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研究者在对 1.3 万余名男性进行研究后发现,在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后,同不做家务的男性相比,每天做家务 ≤2 小时的男性得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 20%;每天做家务> 2 小时可降低 40% 的糖尿病风险。 此外,多做家务活还能明显改善体重、腰围、血脂水平。 2、爱做家务的人,身材更苗条 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是减肥的重要法则。其实,做家务就可消耗很多热量。 对于一看电视就停不下来的「沙发族」来说,家务活动可以避免久坐不动;茶余饭后做些洗碗、拖地、晾衣服等家务活动,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 3、爱做家务的人,记忆力更好 2021 年一项发布于《英国医学杂志开放版》的研究证实,与很少做家务的人相比,常常做家务的人认知得分更高。 重度劳动者的注意力得分较他人高 14% 左右,轻度劳动者的记忆力得分则高出 8%~12%。这说明家务劳动有益于记忆清晰、注意力持续。 4、爱做家务的人,心情也更好 平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偶尔抽出时间整理房间、烹饪美食,显然也能放松身体、调节情绪。 当看到家变得舒适、整洁时,有助于刺激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幸福感,帮助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这些家务动作一定要注意 家务活动该怎么做,其实很有讲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康复师范登煌刊文给出了常见动作建议,一定要注意! 建议低头的家务活动,如洗衣、洗菜等,可尝试调高操作平面,多做收下巴的动作,锻炼颈部深层稳定肌群。 拖地时可采用弓箭步以降低身体重心,这样便可在家务活动时锻炼到臀部及大腿的肌肉力量。搬重物时,应采用下蹲姿势,依靠下肢力量站起,避免直接弯腰搬重物。 搬重物的正确姿势:采用下蹲姿势,依靠下肢力量站起。 长时间下蹲、跪地擦地板等家务活动,首先应避免长时间的关节负荷。其次要强化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可居家锻炼大腿力量。如靠墙马步静蹲。 靠墙马步静蹲:双腿与肩同宽,做半蹲,后背紧贴墙壁。膝盖不超过脚尖、不内扣。每组半分钟至一分钟,一次做五组/天。 擦玻璃建议将抹布绑在杆子上进行高处的擦拭作业,避免出现反复的上肢高举擦拭动作。 家务活动虽然有好处但也要适度,注意劳逸结合。如出现不适,应及时休息。若长期反复出现不适,则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2025 年 4 月 18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社」)

2025年4月18日

春季养肝与男性健康

推荐语 春天是养肝的好时节,不住色强调的是中庸守正之道,不是让你彻底放弃性生活,而是让你戒掉邪淫,回归正道,恢复健康的夫妻和谐之道。下面的文章来自于厚朴中医公众号,老师会以中医的角度讲肝对于男性为什么这么重要,然后教您养肝疏肝的方法。 补肾 ≠ 壮阳 「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男性生殖主要跟两个臟有关,肾和肝。 身体结构上也可以简单地区分出来。男性外生殖器,主要是睾丸和阴茎组成,阴茎又叫宗筋,代表肝,睾丸又叫外肾代表肾。 肝肾配合才能完成生育任务。 相对于女子的月事以时下(排卵),男子的「阴阳和」(性交)好像更有难度。 而且在现代的语境下,这通常代表一个男子的性能力。而这一功能,主要是肝完成的。 肾负责精气溢泻,肝负责「阴阳和」。打个比喻,肾就是生产子弹的,需要肝这把枪把子弹发射出去,才能产生效果。 正常男子一次可以发射上亿颗子弹,枪只有一把,所以一般对枪的关注远超过子弹,这就是男性的性能力的体现。 一提到男子性能力,即所谓的壮阳,普通人往往想到的是补肾。实际上补肾和壮阳是两个概念。除非男子失精过多,需要补肾,想要壮阳、提高性能力,还是要从肝上想办法。 一些著名的壮阳药,比如鹿茸、淫羊藿、阳起石、巴戟天、冬虫夏草等,在药性上都是辛温补肝气的,不是补肾的。 肝藏血 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藏血。血的局部聚集是完成「阴阳和」的必要条件,所以血是男子性能力的物质基础。 相对于女性因为经带胎产失精失血,男子的精血相对更足一些。「血气方刚」通常用来形容男子的阳刚之美,自然界大多数雄性比雌性好看一些,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发为血之余」。一个健康的、精充血足的男子,都有一头浓密的头发,相对谢顶的油腻大叔,可以说发量多少是一个男子性能力的物质基础。 相传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选男宠又叫「面首」。《辞源》解释,面为貌之美,首为发之美,可见美男子的标准是什么了。 男子如何补血 首先知道什么时间养肝血。 凌晨 1-3 点是肝当令的时间,如果这时还没有睡觉,那伤肝是肯定的。晚睡熬夜最伤血,伤血影响男性性功能。 早睡是最简单的养肝法,推荐朝 5 晚 9 的生活,晚 9 点上床。 还有饮酒。适量饮用低度黄酒可以鼓舞肝气,但喝白酒是劫夺肝阴的。现代的高度蒸馏白酒是明代以后才开始流行的,喝这样的白酒,恐怕不能醉以入房,深度阳痿倒是最可能。 在缺血的情况下,用药强行调动血液去支持性行为,有可能造成心臟缺血性猝死,所以奉劝服用「某哥」助兴的男子,先评估下自己的血量够不够,摸摸发际在不在线再考虑要不要吃药助兴。 其实厨房的调料大部分都是辛味补肝的,以姜、各种肉料为主。据说犹太人就有用姜汁助兴的传统。平时可以食用一点血肉有情之品,特别是红肉,可以补肝血。 反之各种酸的东西是泻肝的,最主要的是各种水果,特别是水果店里卖的非自然成熟的水果,即伤肝又伤三焦。 各种肥甘厚味会反侮肝,体现在男性健康上,肥胖的男子往往阴茎短小,就是这个道理。小男孩要特别注意,不要养的太胖,否则就会出现长咪咪不长鸡鸡的情况。 木曰曲直 肝在体为筋、在地为木、木曰曲直。阴茎的勃起和萎软,和肝的用的功能是完全一致的。肝者,将军之官,来之即战,战之必胜,肝的功能是男子气概的体现。 现代社会压力大,群体社会要求我们忍隐的多、发泄的少,即所谓肝郁。郁怒的状态,就像小树弯曲的久了,就不会直了,在性生活上男性表现的就是萎,需要疏肝。 郁怒的状态是肝太紧张了、不受血,初期可能表现出入睡困难、血压低压偏高等症状。很多人睡不着觉、头晕,想想是不是气着了,没发泄出来,肝郁了。 如何疏肝 既然紧张是肝郁的最重要的原因,那放松就好了。 一个例证是晨勃,就是阴茎自然勃起。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早上刚刚醒来的状态是最放松的,阴茎可以自然勃起,放松是晨勃的关键。 健康性成熟的男应该有晨勃,有些轻度阳痿的男子也可以有晨勃,放松下来就好啦。 怎么放松?除了睡眠,最好的就是站樁了。站樁入门的标志就是可以感觉到身体哪里是紧张的,然后用时间让它放松下来。 当然站樁好处很多,疏肝只是其中一个,但可能是见效最快的那个,强烈推荐健康营的男学员们把站樁坚持下去。 再有就是刮痧。以前男权社会女子居家的多,容易肝郁。现代社会女权盛行,女子普遍参加社会活动,身体还有例假可以疏泄肝气,相比较,男性肝郁的反而多,最明显的是在胸胁部尤其期门附近普遍出现横纹或血丝。 怎么办,刮痧呗。可以全身刮,重点在胸胁区,腿部肝胆区刮透。刮痧不刻意以出痧为目的,徐和为宜。 只有平时放松下来,需要挺身而出时才能不掉链子,这才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顺应天时养生,春天来了,早睡早起,认真站樁,适度调理,来上个健康营。 男性朋友们,抓住时机培养自己的男性魅力吧! (2025 年 4 月 18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厚朴健康营」)

2025年4月18日

中医说「春天就要多出去玩」,气血、肝脏都获益!

推荐语 春季是养肝的好季节,现在春暖花开,让我们带上笑容,去户外看看那些绿树与红花,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舒畅一天的心情。下面分享一篇中医老师的文章,让我们看看春天运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以及需要的注意事项。 春天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气温转暖,万物生长,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在中医看来,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春天就要多出去玩,有助调养气血,让人体的肝气如同春天的树木一样条达舒畅。 一、春天就要多出去玩 《黄帝内经》中说「人应与土地之气相融,顺应四时规律」,从而获得天地万物滋养。 1、充足阳气 我们身体里需要三种气,一种是先天之气,来自于父母;一种是水谷之气,来自于食物。还有一种是清气,则来于大自然。 大自然就是天然的绿色氧吧,清新空气能够滋养我们的心肺,使我们体内的阳气得到增加,从而提高免疫力。 另外,中医上把晒太阳也称作「天灸」,户外踏青晒太阳时,可以借助阳光的能量充足我们体内的阳气,把体内的寒湿往外排,皮肤也会变好。 2、养肝明目 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中,春天属木,对应人体的肝。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憋闷。 「青色入肝」,户外公园里绿树成荫,满眼绿色,多看绿色植物有助于保护视力。 3、守护灵性 长期待在家里、办公室里,能量是不流通的,人就会失去活力,长此以往,很容易身心瘀滞,失去灵性。 就像李辛老师说的,天地之间的自然能量是大补,它远远超过什么鹿茸啊、人参啊、几万块的野山参。 现在我们每天接受来自外界各种烦杂的信息,人很容易烦躁、不安、头晕,继而感觉丧丧的。 多去山上、湖边、公园这种没有天花板的地方走一走,多亲近自然,听听鸟语,闻闻花香,慢慢的,你会找到你本来的那个相对放松、安静、清晰、自然的状态在哪里。 4、疏肝解郁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可以有效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情绪问题,使人心情愉悦。 5、健脾养气血 气血不足者往往容易疲惫,不爱运动,不爱出门,就想坐着或躺着不动,但这个习惯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一动,气血才能「跑」起来。 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脾为后天之本,健脾则身体能够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 6、补肾固精 我们在出去玩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体育锻炼,如划船、太极、气功等,这些活动有助于补充肾气,增强生命力。 二、出去玩还可以做这些事 1、去抱树 大树五行属木:肝属木,主疏泄,调停滞。树气能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肺,专补肝胆能量。 特别是内耗严重,缺乏安全感,需要释放和平静的时候,抱树给你平静和安全感。 要抱阳气足的树,尽量让身体最大程度贴近树,养一身的生机。 2、光脚踩在地上 试试光脚走在地上,这是在接地气,土地里的气,是带有生命之力的中气,吸纳这股上升的地气,也是养元气。 我们足底有一个穴位,名为涌泉穴。顾名思义,这个穴位就是接收涌入体内的地气。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在老房子住,发现地面突然变潮,之后一定会下雨,这个比预报准,这时的潮,就是地气的上行所致。 住在高层楼房久了,人常感到虚乏烦躁,心神不宁,若是离开高层,到乡下的老院子,哪怕是待上一小会,就感觉人不飘了,如同心落下来了。这便是人体接收到了大地的能量,也就是接上了地气。 三、户外活动时注意 1、适当「春捂」 谚语云:「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春天气温转暖,但不可着急减衣服,户外活动时尤其要避免头颈、腰腹、小腿、脚踝等部位受寒。 2、运动前热身 春季运动要有度。对于整个冬天不怎么运动的人来说,运动应循序渐进,不要过快过猛。 运动前充分热身,可以做做拉伸。推荐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慢跑、骑行等,有助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3、注意防风 春季风邪最盛,容易诱发疾病,户外活动要注意避风邪,尤其要护好脖子。 风从项后入,颈部有 3 个以「风」命名的穴位,分别是风池穴、风门穴、风府穴,是风邪最易入侵的门户。脖子受凉,容易落枕、感冒。 4、不宜穿紧身衣物 《黄帝内经·素问》曰:「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春天更应该穿宽松、舒适的衣物;打底裤袜等紧身衣物,容易让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 又是一年春光,正适合踏青。快去晒太阳,吹微风,嗅花香,触细雨,听鸟鸣吧…… 有时候,治愈自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春天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你去发现,可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哦~ (2025 年 4 月 12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道生学堂」)

2025年4月12日

人到中年,睡,相当于救命

推荐语 睡眠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保持良好的睡眠是你工作、学习的基础。你的睡眠好吗?你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你是否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如果想的话,不妨先从「睡好觉」开始!下面的文章摘录自一位老师,让我们跟着他看一下睡眠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听过这样一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一个人晚年身体上所有的不幸,从中年就开始显现了。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人在年轻时为了打拼生活、事业埋下的一些不良习惯,往往在中年以后就开始爆发。不仅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也让多种疾病有了可乘之机。 养生,也就成了中年人的头等大事。但对于中年人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呢?中医学里有句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睡眠占据人一生三分之一时间,是身体用来自我修复的黄金时段。可以说,一个人的睡眠质量,决定他的生命质量。所以,好好睡觉,就是中年人最惜命的养生方式。 一、睡眠不足,真的会要命 这几天,一则「36 岁女子直播一夜后猝死」的新闻,让不少网友唏嘘不已。河南一位 36 岁的女子,在直播一夜后晕倒在厕所。等到被家人发现后送到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的诊断是劳累过度猝死。据家属介绍,女子之前一直在做主播,经常熬夜直播。没想到,意外就这样发生了,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被定格了,留下一双可怜的儿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本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古老的生存智慧。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多少人迫于生活压力本末倒置,不是被迫熬夜,就是主动晚睡。 根据《2024 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是 6.75 个小时,平均入睡时间是 00:01。然而长期晚睡、熬夜,睡眠不足,随之而来的便是身体上的千般病灶。 医学专家李信达在著作《救命睡眠》曾谈到:现代人很熟悉的抑郁症、肥胖、头痛、痛风与中风等慢性病症状,原因多与内分泌严重失调有关。 深层睡眠正是大脑在分泌各种激素,调节各种内分泌、代谢的时段,深层睡眠不够的人,身体很难不出问题。如果看完上面的新闻,再听到这样的老生常谈的呼吁,还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那我们再来看一组更加沉重而具体的数据。日本广岛大学曾经研究了近 1.3 万人的睡眠情况,最后得到详细结论:睡不好的人比其他人心脏病发作风险高一倍;夜里总醒的人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率高 99%;入睡时间超过 30 分钟的人中风风险高 48%;睡眠不足 6 小时的人突发心脏病的风险高 24%…… 我们总说,睡眠不足,真的会要命。这不是一句恐吓,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二、你的睡眠质量,决定你的生活质量 李开复在 52 岁生日来临前,对外宣布自己患上了淋巴癌。而他之所以患病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长期睡眠不足。他在《我修的死亡学分》里写道:大家只看到了我对职场生涯的拼命与投入,没看到我该睡的时候睡不著,想睡的时候又不能睡。很长时间,我白天靠喝咖啡提神,晚上吃安眠药才能睡。虽然每天看起来都是精神奕奕,但心中却是疲惫不堪,非常劳累。 作为一个顶级企业家,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到五个小时,工作负荷非常之大。常常深夜还在回复邮件,因此还被同事称为「铁人」。但世界上哪有谁是真正的铁人,所有透支身体的行为总有一天会带来反噬。到头来,前半生用命挣钱,后半生用钱救命。最后钱没少花,痛也没少受,得不偿失。 那辛苦努力的意义何在?生活的质量又何在?可惜,人只有真的面对生死关头,才会醒悟,其实活着本身,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李开复也无比后悔,从那以后,他一改往日错误的生活习惯,听从医生的建议:「吃好、喝好、睡好、放松好。」而经过调整健康的生活作息,再加上积极治疗,身体才慢慢好转起来。 这些年,随着年纪渐长,我也越发能体会到,好好睡觉对一个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年轻时偶然有几天没睡好,我们补个两三天,身体就可以去调整和修复它。可当上了年纪以后,随着身体免疫功能、激素水平等各项机能下降,熬夜对身体带来的损伤已经是不可逆。最常见的,就是注意力涣散,做什么事情都反应慢一拍。忘性也越来越大,经常做着做着就忘记下一秒忘记自己打算干什么。可以说,你的睡眠质量,其实决定你的生活质量。 拥有好的睡眠,才有享受幸福生活的底气和资本。 三、好好睡觉,能解决生活 80% 以上的问题 也可以理解,对于中年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扑面而来。晚上睡不好,入睡难是常态,总是在焦虑着某些生活中的难题。但正如《救命睡眠》里谈到的:如果真的那么在意成功,就不该牺牲睡眠,睡得好自然就能帮助你改善健康,思虑清晰、情绪平稳,做好的决策。 好的睡眠,不仅对我们的身体起到关键作用,能缓解生活带来的健康压力,对我们的工作状态,其实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在中年这个阶段,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睡眠,甚至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保持良好的心态 白天的时间里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烦心事,但如果睡前还带着思虑,又怎么谈得上睡一个好觉呢。所以想要更快入睡,拥有更高质量的睡眠,第一个核心在于保持轻松。睡前抛开杂念,泡个脚,看会书,带着好心情入睡。借用前几年很流行的一句鸡汤,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新生。 睡前半小时放下手机 睡前忍不住玩会手机是现代人的通病。但长期以往,会干扰身体原本的昼夜节律,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延长原本的睡意。所以别再被手机诱惑了,上床就放下手机,哪怕睡不着也可以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做。放松心情,静静冥想,让自己慢慢养成戒掉手机的习惯。 改善睡眠环境 这一点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却常被大家所忽略。比如使用遮光效果好的窗帘或眼罩,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床垫,睡眠比较浅的人还可以准备耳塞等等。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能迅速帮我们找到入睡的感觉,提升睡眠的幸福感。 四、好好休息,好好爱自己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调剂。 良好规律的睡眠,不仅是我们代谢身体废物和垃圾,舒展身心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我们面对困难最坚实的后盾。因为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能睡得好,笑到最后的人才是最大的赢家。 所以从今晚起,让我们开始重视自己的睡眠,把睡觉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去管理。好好休息,好好爱自己。愿我们每天都能睡一个好觉。 (2025 年 3 月 16 日摘录自微信公众号「慈怀书院」)

2025年3月16日
免费结缘一本善书

建站宗旨:帮助深陷邪淫恶习中的人们看清幻象、重归正途!

投稿、纠错、投诉、合作等请联系:contact@buzh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