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向往自在清静,为何烦恼如影随形?

推荐语 您是否任由身中的感受肆意影响情绪而无法自拔?你是否向往清净却无法做到?下面的文章整理自「黄庭书院」张庆详老师的音频。让我们一起从道德经中的一段原文出发,来听老师讲讲「人人向往自在清静,为何烦恼如影随形?」 《道德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乘乘兮若无所归。」 一、你的心情起伏不定,只因身心交互感应 「贵大患若身」,我们看这个「身有所忿懥」(出自《大学》)的身,特别要注意的。意思是说人的七情在哪里上演?它是在身上,而不是心。 心可能是当时的一个诱因,心可能是最后的承受者,但是正在发动的时候,它却在身。一股一股的热浪,一股一股的气血,就在你的身体里面上演的。没有错,身心两者总是交互感应,但是谁让心起伏不定?那个祸首便是身。 为什么是身而不是心?因为人的身中有气血,而周身气血主宰于黄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心。 黄庭又是忠诚地与外物不断地感应,黄庭不听你的。把你关在幽暗的山洞,忽然让你出来看到灿烂的阳光,内在是不是也有一个灿烂?你会灿烂,你不要说我现在在山洞里面,待会我出去一定会见到光,我千万不要灿烂,结果一出去看到灿烂阳光呢?还是灿烂。你看到非常开阔的山谷,内心还是开怀。 黄庭是本性具足的人身的感应场,它不听你的,但我们一直误以黄庭的微微动荡为你的心,这只是你的误解。 这个心头一起伏,周身气机一起伏,便让众生的内心同时感受到动荡,感受到七情。它的烦恼,它的久久不能自已,它的感动,它的哀伤……是由黄庭而开始的。 你的潜意识呢?也是从黄庭让你感受到,从黄庭浮出来的,也不是你可以去控制的。 你说:我最怕毛毛虫,待会我就要看到一条毛毛虫,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害怕。可是一看到呢?还是害怕。你那个不由自主还是从黄庭冒出来,潜意识还是跑出来。 二、心向清静却烦恼不已,都是感受惹的祸? 人们当然愿意从内心深处去彻底放下烦恼,只是若周身气血久久不能自已,那么人们便苦于不知道怎么样的去放下,也就是说人们的最大祸患,并非来自于心。 坦白讲,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想不想清净?想啊!我们想不想自在?想啊!你想不想孝顺?想啊!你想不想跟朋友和平相处?你都想!最后呢,都统统不太想,原因是心还是身?身出了问题。 所以人们的祸患并非只是心的问题,但眼耳鼻舌身意,意也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是没有错。但六根感应到你的身体之后,这些情绪在哪里发生?都在身。 这是源自于我们身中不断起伏的感受,这个才是人类的最大祸患所在。因此说贵大患若身,身内的感受才是问题,而不说「贵大患若心」,不是心的问题,心是每个人都想清静的。 三、解析「宠辱若惊」:为何得失皆扰心?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上,得意洋洋的气血叫做上;下,哀哀戚戚的气血那个感受叫做下。宠的时候,你有个得意洋洋,那个感受出来的时候叫做上;被贬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紧非常沉的感受在胸口,那个叫做下。 什么是宠辱若惊?稍微褒一下,那么身内就兴起了波浪;稍微贬一下,我们的身内也兴起了波浪。褒也扰乱它的心神,贬也会扰乱它的心神。 可以说,任何得得失失都能够在身中兴起或大或小的波浪,都足以扰乱人们的心神,都足以令人烦恼不安,所以说宠辱若惊。 宠辱,不限于宠辱两个字,凡得失,凡对待都是宠辱若惊之「宠辱」所包的范围! 四、感受兴起时,做个自在冲浪人 「乘乘兮若无所归。」 当身内兴起了感受的波浪,乘乘兮,好像踏着冲浪板,不论大的浪、小的浪在上面奔驰。不论内在的感受是好的不好的,紧的热的,大的小的,你就好像驾着一个冲浪板在上面冲浪。 乘乘兮,若无所归,就是随便它载我去哪里,随便它在我身中产生什么样的姿态。 (2025 年 10 月 7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黄庭书院」)

2025年10月7日

一个人业力开始逐渐清净,会有这六个征兆

推荐语 许多人在修行中感到停滞不前,是因业力尚未清净。一个人业力开始逐渐清净时,是有征兆的。一个人真正的转变源于内心的觉察与觉醒,通过止恶行善、净化自心,才能改变命运,迎来真正的清净与福报。下面分享一位老师的文章,让我们都能消减业力,带来福报。 修行多年,却总觉原地踏步。痛苦未消、关系不顺、财富难聚、情感反复,仿佛命运从不曾善待自己。 其实,这一切背后藏着一个深层真相:你的业力尚未清净,灵魂仍承载着过往种种因果的牵绊。 真正走向清净的人,身上会逐渐显现出一些清晰可辨的征兆。 一、情绪平稳,不为外境所动 从前的你,或许旁人的无心之言就能刺痛内心。一个眼神、一句评价,足以让你陷入情绪漩涡,久久难以平复。 而当业力逐渐清净,你会觉察到: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其实与你无关。 你不再轻易动怒,不再感到委屈,不再为了讨好谁、也不再为了证明什么而活。 这不是冷漠,而是内在的「如如不动」,佛法称之为「心无所住,随缘而行」。 他人的态度、外境的变化,都只是因缘的聚散。你看明白了,也就放下了。 内在的安定升起时,业障自然脱落。 二、关系重整,虚缘渐散 修行路上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人际关系的变迁。 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形影不离的朋友、亲密无间的伴侣、熟悉的亲友同事,渐渐疏远、冷淡,甚至莫名对你产生敌意。 不必惊慌,这是业力在清算。 佛说:「万法缘生,皆是业感。」 你今生所欠、所被欠的,到了该了结之时,自会散去。 无需强留、也无需多言。 真正的缘分,时空隔不断;虚妄的关系,自会在你能量提升时悄然瓦解。 这其实是上天在助你消业解缚,轻装前行。 三、主动远离低频环境与负面信息 过去,你可能热衷八卦、习惯抱怨、喜欢争辩,容易被低质量信息吸引,陷入情绪的泥沼。 而当业力开始净化,你会自然而然远离这些。 不愿参与、不想评论、懒得听、也懒得看。 仿佛内心有个声音在提醒:别沾染这些低频的因缘。 佛法有言:「心染浊境,易入迷途。」 当业障减轻,频率提升,你自然会脱离低层次的能量场。 这不是清高,而是灵魂的本能保护。 四、真正承认:「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 曾经的你,或许习惯抱怨原生家庭、指责过往感情、归咎于环境,甚至嫉妒他人的拥有。 而当业力清净,你会深刻体认到一个事实:「一切皆由我造,一切果报自受。」 这不是自我谴责,而是对宇宙法则的清醒认知。 佛经中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当你真正认账,不再推诿,业障才能真正开始消融。 五、面对无常,心常安稳 修行到一定阶段,生命会密集经历无常:亲友离世、事业起伏、健康告急、财物得失。 从前的你,或许痛苦不堪,怨天尤人。 而当业力清净,你反而能在无常中生出一种深层的安宁,面对变故,内心如镜,平静而豁达。 你明白:生老病死、成败得失,本是常态;万法皆空,并无一物可执。 当你的觉知安住于此,旧业就如秋叶飘落,新的福报悄然萌芽。 六、放下情执,安然独处 修行人终究要走过一段孤独的旅程。 业力清净之后,你不再执着于「被爱」、「被理解」、「有人陪伴」,而是享受独处的自在与清明。 这不是孤傲,而是因为你真正领悟到:没有人能真正拯救你,除了你自己。 你愿意少言、不争、寡欲,把时间留给静坐、诵念、观心、内照。 孤独不再是惩罚,而是成长的礼物。 不必一味追逐外在的显化,真正的转变始于内心的能量净化。 当你认账、止业、释怨、淡欲、放下执着,福气与好运自会不期而至。 业力清净,从来不是靠念多少经文、焚多少香火,而是靠你对自己的深刻觉察与持续不断的醒觉之力。 记住这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当你真正做到,命就彻底改了。 (2025 年 10 月 7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灵性醒觉」)

2025年10月7日

改命之了凡四训:十种行善积德、改造命运的方法

推荐语 下面是了凡先生列出的十条善行举措。若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做善事、行善行,那么我们的命运轨迹就会朝好的方向去转变,这是毋庸置疑的。希望大家一起学习这十条善规,然后最重要的是去做去坚持,我们的身心灵就会得到升华。 一、与人为善 这是讲存心,要存一个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众生。 二、爱敬存心 以真诚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谨慎、细心,对人、对事、对物,爱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 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人要对事,此事对社会有好处,对大众有好处,就应当帮助。人虽然不善,我们要常常辅导他,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 四、劝人为善 特别劝导有能力、有机会的人,他们有能力、有机会行善,错过非常可惜。没有机会去创造机会,比较困难;创造机会也必须有创造机会的条件,否则也是做不到。所以认识机会,掌握机会,这是真正的智慧。 五、救人危急 人在有急难、危险之时,不论他是好人、恶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见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六、兴建大利 所谓大利,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就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个人做;没有能力,就集合大众的能力来做。利益社会大众的事情太多,什么是真正的大利,真实的大利无过于圣贤教育,圣贤教育是根本。 今天人心不安,灾难频繁,其原因就是缺失了圣贤教育,做人的教育。所以当前最大的利益是培养师资,然后才有一批人来推动圣贤教育,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七、舍财作福 在我们扩大心量、不断地「舍」的过程中,舍掉的是狭隘的心胸,获得了宽广的情怀;舍掉的是狭隘的眼光,获得了长远的人生智慧。 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讲「量大福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改变自己,首先观察自己的缺点,从最严重的缺点开始入手改变自己,比如:最爱财,就从舍财开始做起。 财可以分为内财和外财,外财指金钱、物品、良好的环境等等身外之物,内财指我们的生命能量。所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老师奉献自己来帮助别人,就是舍内财。 刚刚进入社会的人,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一直付出比得到的多,就是在舍内财、积福,就是「作福」。经过一定的时间以后,会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也相应地越来越好,直到退休的时候功成名就。 如果一生默默无闻地拼命工作,为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积了很多的善,将忠孝的品德传给了孩子,孩子得到了忠诚尽责的德行,必定会获得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我们今天安定、富足的生活正是因为祖辈们的积功累德,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我们要给后代做出表率,不愧于祖先对我们的期待。 世间人不肯舍财,就是有顾虑,担心舍了之后生活没着落,这是他不懂因果的道理。命里有的决定有,舍都舍不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来。布施越多,财富越多。 八、护持正法 世间正法、出世间正法都要维护。真正遇到善知识是大幸,遇到善知识要真正肯学,发心学习弘扬、护持,这是无比的福报。 九、敬重尊长 佛教导我们要孝亲尊师,要做到。现在世间人不重视孝道、师道,我们要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念念不忘父母师长的恩德,这是存心厚道。 孝亲尊师,要有行动去表现,要真正做到。这是提倡孝道、师道,提倡知恩报恩,人不能忘本,这是教育的作用。 十、爱惜物命 佛家提倡素食,素食是不杀生。戒律里,将「不杀生」列为第一条戒。杀生是大恶,我们要学习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 结语 善行真的无量无边,了凡居士在此地,为我们列出这十条,我们能做到,然后将这十条推广,才真正是积善、行善。真正依教奉行,这一生过得很充实、很美满。 积善积德要及时,有一分的能力,就尽一分的能力;有了二分的能力,尽二分的能力;有了十分的能力,再尽十分的能力。只要是好事,就不要瞻望,也无需等待,而要及时去行,及时去做。 行善,贵在诚意,贵在力行,贵在用心,而不在于多少,不在于大小。养成及时行善的习惯,时时为他人着想,处处奉献你的爱心,如此,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美好! (2025 年 9 月 21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戒者正气」)

2025年9月21日

结婚,该不该由「玄学」决定?

推荐语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有的人知道人生有很多的定数,那对于结婚,要不要去卜卦?要不要由「玄学」来决定?下面的文章来自于张庆详老师,让我们来一看究竟。 即将步入婚姻的他,因易经大师预言「五年内不宜结婚」,陷入两难境地。这个婚,到底还能不能结? 一、真的有命运之「数」吗? 我年轻的时候认识不少台湾的易经大师,因为我喜欢到处求学。 年轻的时候对道学还不是很清楚,一股脑就栽进数术类里面,堪舆、八字、星象,然后学《易经》,最后发现天地之间有一个「数」在里面。 「数」的意思就是:天下的万事万物有个规律。 这个规律现在科学界也是可以印证的。比如说炮弹从这里打出去,仰角多少,火药填多少,它会飞多远,在哪里落地,都可以算。所以为什么你的导弹发射出来别人可以拦截,就是因为有一个「数」。 这个「数」如果被掌握到的话,就可以知道它的轨迹,精准地预测它未来会落在哪里。 人生差不多也是这个意味,人从出生的时候八字就已经定了(出生的年、月、日、时都有天干地支两个字,这样人一出生就有了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你的阴阳比例。 譬如泡一杯咖啡,咖啡几克,牛奶几克,糖几克,有的还要再加个巧克力。你只要比例抓好,给它调进去,我们就给它取一个名字,叫拿铁或是卡布奇诺。 八字会不会被人为造作出来呢?如果懂这个原理,当然也可以对它有影响力。我们知道仰角多少,里面火药多少,打出去会到哪里,那就可以调角度,不是这样吗? 有些人对数术不懂,或者是半吊子,有时候我们就称其为「江湖郎中」,就是因为他算的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到底是骗的还是真的,搞不清楚。 但是像刘伯温、诸葛亮那种人,他就铁口直断,很准。 怎么知道那个很准的人是谁呢!这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真的很懂的人不喜欢说话,很喜欢说话的又不懂,这个事情难就难在这。 二、既然命运不可选择,除了认命还能做什么? 我开始学道之后,就发现以前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的精力,这么多的时间,算是买个经验,后来再看就有一点觉得白费。 一个人从出生到人生结束,就算这轨迹都被定了,这不是重点!重点就是在这个过程里面,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里面,你是不是俯仰无愧! 出生在哪个家庭,你不能选择;有几个兄弟姐妹,也没办法选择;父母长什么样,你也没办法选择;他的脾气怎样,你也没办法选择;你有没有发现,可以选择的其实不多。 看起来伴侣可以选择,可是在你身旁认识的这么多朋友里面,有的人就找不出伴侣来。然后你翻一翻就会发现这个不适合、那个不适合,最后一直翻,好像这个还稍微可以交往……。 其实你所谓的可以选择,很多情况也都是因为在你可以认识的这一群人里面去选择。 有的人说,我到公园微信摇一摇,就可以认识一个人。这也是很妙,就刚好那时候他就在你旁边。有的人摇一摇,摇出一个姻缘来;有的人摇一摇,摇出一匹狼来。这个不一定。 没有错,人生是有很多可以选择。 比如我今天要吃什么,可以选择。我有三五个可以挑,我要交哪一个男朋友、女朋友,可以选择;我现在要做这个行业还是那个行业,可以选择;我今天早上要走这条路还是那条路上班,可以选择。 但是其实说穿了还是有很多不能选择。 三、真假如人生是一场旅行,需不需要做攻略? 当遇到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必须要做选择的时候,我想先去算个命,先知道人生的轨迹再选择,这也没什么不好。 譬如说我要去旅行,先在网络上把那些该看的风景看一遍,把要走的每一步模拟一遍,这也是可以。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人,他实在是不知道那边是怎么样,假设我要去新疆,还是要去西藏,我知道大概要从布达拉宫,要往日喀则走,最后要到阿里。有的人知道这样就好了,中间都不知道。不知道才好玩嘛! 然后有碰到这种际遇、那种际遇。而不是每天你要经过哪,你要入住那里,要吃什么已经全部定好、设计好了,当然也是可以。 但我全然不知道就开始往前走,那也有那种人生的味道。 你说哪一个比较好呢?我觉得都可以。 没错,如果事先知道的话,可能就可以减少错误的机会。 圣人教我们《易经》:希望我们能够在做人处事还没出问题之前,先把人生怎么待人处事,大概什么情况会出问题,大概什么情况是比较好,什么情况是对良心有愧的,什么情况是对良心无愧的,预先演习了,预先有了解了,他当然希望我们不要犯古人重复的错误。 比如,你的朋友里面有一个人就很喜欢占人便宜,他偶尔占你便宜一次两次、三次五次,终究在你心里会有个疙瘩,终究你会唾弃这个朋友,这是人生哲学。但你正在得到小便宜的时候,你并不这么认为。 圣人是看历史的人,他跳开来看整个历史的洪流,确实交朋友,如果你不老实也不诚恳,老是爱占人家便宜,总有一天你还是要吃亏。人家也不惹你,也不理你,有什么好的也绝对轮不到你。 这就是圣人的智慧,是有轨迹可循的。 好像我们现在已经有点年纪了,已经五六十了,已经有了一点人生的经验,我们现在告诉二十几岁的小孩子,他天天听,他不一定照你这样子想。但他到了五六十的时候,就知道,当时那个老人家跟我讲得都是对的。 当然讲起科技,我们比不上小孩子,比不上新的一代,但是为人处事的道理,从亘古到现在都是一样的。 四、是配合命运安排,还是做出应有的选择? 现在说回算命先生跟他说五年之内不适合结婚,但他现在偏偏有一个觉得很适合结婚的对象,相处得也不错,这说不定就是个选项,是个际遇。 依我的看法就顺其自然。如果你真的想要结婚,她也想要结婚,全家人都赞同,浪费五年也不一定有必要了。 会不会在心里埋下一点点隐微的想法?这都是个人得失的问题。 我还是要回到那句话:人活在世上,老天爷就是想让你经历各种不同的人、事,让你好好地去历练历练,能不能光明磊落,能不能问心无愧。 给你各种处境,富贵的处境、贫贱的处境。「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在患难的时候还能不能俯仰无愧? 你说,这跟结不结婚有什么关系?我们今天就算结婚了,那么你跟你夫人在一起的时候,处事的时候,担起一家人的责任的时候,有没有俯仰无愧? 万一有一天正如易经大师所说,真的要分开怎么办?如果注定要分开,其实结不结婚都是要分开了,这只是多一个手续、少一个手续的问题而已。 如果我多等五年,也许就少了一个错误,这中间的差异在哪里呢?就是麻不麻烦而已,其他也没什么差异。 我今天诚恳待人,就算只能够跟她在一起三年、五年,我尽心尽力地去保护她,把她当成家庭的一份子,那我问心无愧。 就算三年到了,结束了,我还是问心无愧。 万一碰到这样的情形,万一不得不分开,那不得不分开的过程,我没有占她便宜。不是说我很多钱不给她,还是说我就把她当仇人,对她落井下石。 我们真的要分开,还可以写封信给她,祝福她有个好归宿。该给人家一点补贴,力有所能就给她补贴,那你还是俯仰无愧。 人,不是在一生的顺遂里面显示出他的高贵人格,往往是在困厄、困难、逆境里面才显示出人格。当然也有一大部分的人在困难、逆境里面才更显得堕落,这个就是老天爷的意思。 老天爷的意思就是:你们都下去吧,我要看看谁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我会给你们很多题目、很多考验,会让你跟你的女朋友邂逅,然后分开,会让你结婚,然后离婚,会让你生意成功然后失败。不是这样吗?然后我看看你们考几分,考高分的就回来。 我们人生在世不也是这样吗?不求无事。就算古圣先贤、英雄豪杰,就是再大的事情,天要塌下来他是为众生去顶着,宁可自己受伤,也不要别人受伤;宁可自己挑责任,让众生能够更安稳,是这种气量。 不求无事,只求无愧! 所以这样来说,现在碰到了,她一副要嫁你的样子,你也很喜欢她,亲戚朋友也都祝福了,那你蹉跎个什么呢?浪费光阴要干什么呢? 在一起是很好的姻缘,分开是有很多原因。有这个原因,有那个原因,说不定一个意外就分开了,也不一定吵架。 你一定要是什么样的状况都会赢才肯去做的话,那历练的机会也就少了。 五、谈恋爱,要不要找大师算一下? 谈恋爱,需要找易经大师去合一合八字吗? 以前是没有自由恋爱,所以合合八字。既然现在都已经自由恋爱了,千万不要拿八字砸自己的脚,因为那会让你无所适从、左右犹豫。 既然你都相信自由恋爱,已经看顺眼了,他没你不行,你没他也不行,那就把八字忘了吧! 人生也许有命运这么一回事,可是不论命运好或坏,我们还是尽量气宇轩昂、光明磊落。 有时明知道前方有坎坷,既然是出来旅游,出来看风景,哪有一直走柏油路的,偶尔也要走走栈道,偶尔也要溯溪,走走河床,偶尔也要攀岩,不就是这样人生才有点意思吗? (2025 年 7 月 28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黄庭学院」)

2025年7月28日

人生本过客,一切皆随缘

推荐语 你看那花草随着四季生生灭灭;大树看我们也是来去匆匆。人生中的相遇皆是缘分;世间的聚散也皆不由人。凡事看淡一点,生活过的洒脱一点。下面分享慈怀书院老师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听听老师为什么说「人生本过客,一切皆随缘」。 佛说:「随缘自在,随喜而作。若是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世间万事,不必苦苦谋划、强行追求,更应该顺应自然,一切随缘。如此,才能活得洒脱安然。 一、情感,聚散随心 人与人,心与心,有缘千里来相聚,无缘对面手难牵。 当我们在茫茫人海相遇相知时,就该以诚相待,以心相交,以情相暖,此时,大家可以泛舟同游、秉烛夜谈,可以亲密无间、互为依靠。总之,双方应该听从上天的安排,听从内心的召唤,相互交付真心真情,谱写一段友情佳话。 但是,当我们走到岔路口,必须分开时,就应该挥一挥手,温柔作别。可以泪湿衣襟,也可以十里长亭相送;可以遥遥祝福,也可以万里鸿雁传书。总之,大家应该回归人海,各生欢喜,给这份情谊画上最后的句点。 缘起相聚,缘灭相离,都是情分,只要在厮守时足够珍惜,那么放手时就不再惋惜。有道是「合久必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饮尽杯中酒,记得对那个陪了我们一程的人,说声「谢谢」,再道声「再见」,从此只能江湖相望,再无彼此相偎。 缘来不拒,缘尽则散;聚时两情依依,散时一别两宽。这才是随心对待缘分聚散的态度。 二、生活,自在随意 人这一生,外在的枷锁太多,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比如担责任、尽义务,等等。当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时,最好的解脱,是活得自在一些。 活得自在,是凡事尽力而为,不超荷负重。某些事遇上了,有心力就处理,能力外的就不管。我们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要守护好自己的能量,那些咬紧牙关才能办成的事,不必奉陪,更不必做无谓牺牲。 活得自在,是远离闲人闲事。生活的节奏太快,要操心的事很多,忙忙碌碌之后,就不要接触一些闲杂人等,那会干扰我们的磁场,让我们费心费神。去结交并维护好一个简单干净的圈子,让它成为我们远离人群后的去处。 活得自在,是不内耗不自贬。生活的意义,是怎么开心怎么来,一些小挫折,小失落,一笑而过就好,不必堆积情绪,更不必自我贬低。要相信除了生死无大事。 生活生活,唯有自在,才会真的快乐。余生,不妨活得惬意悠然一些,无琐事相扰,无压力相逼,拥抱小确幸。 三、人生,得失随缘 人生的两面,是得与失。得,要殚心竭力,是追逐之后的战利品;失,非我所愿,是力有不逮的成绩单。 过于执着人生得失,只会活得面目全非、痛苦不堪。那些想永远做赢家的,在得到之后,更加苦心经营,更加战战兢兢;那些不甘落于人后的,在失败之后,仍然披挂上阵,流汗又流血。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场关于平衡的游戏,所有的得与失,都自有定数。该得到的,自会花落正主,不会流落他处;该失去的,也必会擦肩而过,不会停留半分。 与其在得失成败中焦虑,不如随缘看淡。当我们在平常人生中,尽力去做而不强求结果,就会远离患得患失,也会收获意外之喜。 人生没有捷径,得失随缘是答案。在最该奋力一搏的年纪,我们要拼尽全力,如果有所得,就心怀感恩、好好珍惜,如果无所成,就坦然接受、不悲不喜。 人生路很长,不必在乎一毫一厘的得,也不必执念一丝一缕的失。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人生本过客,不必千千结。当我们做到了聚散随心、生活随意、得失随缘,就会过得恣意潇洒,活得豁达自在,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2025 年 4 月 18 日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慈怀书院」)

2025年4月18日

你心中的怨恨,一直在消耗生命的能量

推荐语 你是否在带着怨恨生活?你是否在带着情绪呼吸?这些都是你的包袱。如果你能放下怨恨,那些纠缠与不顺就会离你而去,如果你不能放下怨恨,那么你会永远活在痛苦中。下面请看一位老师的分享,让我们试着放下包袱,放下怨恨,轻装生活。 根据生命能量的运行法则,怀揣仇怨会大大消耗你的能量。 试想一下,你和某人吵了一架,最后又不了了之。 你和他分开了,但却无法释怀。 问题在心中越变越大,越变越大,那种纠结最终占据和消耗了你很多生命能量。 在现代科学界,称这种事件为「吸引场」,内心情绪能量越多,吸引场也就越强大。 一、为过去的事花费能量越多,留给现在的能量就越少 心理数理研究院的人发现,持续表达的消极情绪会紧紧缠绕于你的 DNA 之上,并且妨碍精神以及物理能力。 你向宇宙发射出去的消极能量,只会招致能与之共振共存的同类能量。 简而言之,在你扮演受害者,或者对他人大发雷霆时,真正受到伤害的是谁呢? 一场吵架或是误会就如同一个十五磅重的哑铃,想象一下,带着这个哑铃在你口袋中去上班。 你努力想视而不见,却无法如愿。 在过道走路的时候,它把墙壁撞得叮当作响; 坐下的时候,它狠狠砸在了椅子上; 你起身,又感到它在拖拽你的衬衫和裤子。 只要它在你口袋里,你就不可能忽略这个随行的哑铃。 它消耗能量,同时吸引着你的注意。 我们之中还是要有一些人需要把那个哑铃拿出口袋的,不是吗?你是不是呢? 如果你和某人的关系破裂了,即使你认为自己是对的,也向他道歉吧。 为了自己好,释放那些能量,原谅他人吧。 有一种误解,认为原谅他人,是你给予他人的礼物。 其实,那是你给自己的礼物,是燃烧了能量之后,所获得的自由。 不愿意原谅他人,恰如自己吞下毒药,却指望着别人受死。 因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论如何都原谅别人吧,那并非纯粹为别人着想,而是为了把你从自己所设的陷阱中解救出来。 原谅他们可以发生在一转念之间,是对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的一种承诺。 真正的原谅,就是能够在内心以及脑海中说出:「谢谢你给了我这段经历」,这样的话。 如果你已经无法和那个人直接交流,那就送出自己的祈祷振动,写出原谅之信吧。 不管他是否能够收到,不管你是否有他的地址,这么做会让你获得其他行为无法获得的自由。 如果你认为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外界的事物引起的,那么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你是在放弃自己的能量。 你可能会说:都怪我的丈夫,都怪我的妻子,都怪我的老板,都怪我现在所处的环境,都怪我的工资,都怪我的政府。 这种说辞无边无际,一般人都不愿意选择完全承担责任。 很多时候,大家都选择相对比较好走的路,都选择扮演受害者,责备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总是会更让人感觉很舒服。 可惜从长远来看,扮演受害者只是在减少你的能量,让你在这个世界无所立足。记住,「关注」就意味着「喜欢」。 你扮演受害者时,其实就是在培养受害者能量,而根据吸引力法则,宇宙也会让你获得更多的机会成为受害者。 生活中事情的意义全部都是你赋予给它的,那么你在生活中的体验也就与外物无关了。 而是取决于你的内心体验,取决于你如何赋予外部事物的意义,完全看你如何给自己解释。 这是更深层次的一种责任。 主动承担责任需要勇气,要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负起责任也需要勇气。 让我们把责任的标杆抬高一下,让我们为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完全负起责任吧。 是的,你没读错,每一件事,即使那件事不是你的过错。 因为,到现在,你已经明白了,生活中是否犯过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当你能够承担起全部责任时,就能收获好的结果。 只有对生活中每一件事负起责任,才能承担起改变的责任。 我们之所以对旧爱不能释怀,之所以自怨自艾,部分原因,或许是因为在分手或者悲剧发生后,我们常常不能重拾自己的身份与和谐。 而是陷入了消极的能量之中无法自拔,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白白将自己的能量给了那些人。 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过去,同时你个人的能量也就源源不断地被送回到了过去。 很显然,你为过去的事花费越多的能量,留给你现在生活、创造、行动所用的能量就会相应减少。 二、重构自己的历史,修复分裂的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时间只是一种错觉。 过去,现在,将来,都同时在现时发生。你可以将能量发射给受到伤害时的自己。 回想一下过去,有哪些事情你真心的希望它们不要发生呢? 是你父亲抛弃你的家庭,还是你一生挚爱离你而去,或者是你经历了严重的灾难? 不管是什么事,如果它们令你觉得自己的灵魂和能量分裂了,就尝试一下重构自己历史的方法自我修复。 回到当时的思想中,审视那个场景,想象一下那些事情画面,感受当时的感受。 然后让现在的你对过去的你去做那些当时没有人做的事。 可能是握紧自己的双手,拥抱自己,或者用力摇晃自己,说一些让自己有自信的话等。 回想最让你心碎的分手,让那个人说: 我只是没有准备好,分手和你没关系,会有更好的人来爱你,我不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 谢谢你曾经爱过我,陪我走过这一段旅程。 你并非在重写历史,你是在重构历史。 重构历史的目的就是改变今天。 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带着负电的电子,必有与之匹配的正电子。 用我们外行的话说就是,如果一件事看上去极坏的话,那么一定在其中也有一些极好的东西。 一定会有!这是科学定律。 万物本无好坏,是我们置于其上的价值观伤害了自己。...

2025年3月30日
免费结缘一本善书

建站宗旨:帮助深陷邪淫恶习中的人们看清幻象、重归正途!

投稿、纠错、投诉、合作等请联系:contact@buzh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