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養生的關鍵是養神

推薦語 站樁是一項非常養生的運動方式,有練習者必有體會。爲什麼人身體站着不動卻汗如雨下?古人所言的「靜極生動」真實不虛。站樁的關鍵是什麼?閱讀完本文您便知曉。 站樁時全身放鬆,百會上領,尾閭下垂,下頷內收,舌抵上顎,似笑非笑,面部放鬆;兩腳平行站立,似坐非坐,身心愉悅,並要做到後背挺拔,胸前放鬆,後背由於挺拔,而五臟六腑處於懸掛狀態,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呼吸綿、細、勻、長。 古人云「息長則命長」,就是說身心與呼吸配合協調之後,則可得到充分休息。 而精氣神達到滋養與充實,生命力恢復旺盛,壽命自然延長。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人體呼吸加深,頻率減慢,使懸掛的五臟六腑隨着漲縮起伏,互相之間起到按摩作用,從而使消化系統各個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增多,胃腸蠕動加快,剌激經絡的疏通,使周身血液循環得到改善。 不僅如此,隨着功力的增深,慢慢還能達到整體的狀態。站樁者的運動過程,也就是祖國醫學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心態安詳空靈,氣血活躍,精氣神充沛和暢。 要提升內在的精氣神,靠着站樁的這個姿勢,我們身體內在有一個自然的機制,會逼着你內在的精氣神快速地運轉燃燒,而後把精氣神昇華,從低迷的氣血昇華爲昂揚的精氣神。 人體就像一棵倒長的樹,頭就好比樹根,吸收了能量滋養四肢(枝葉)。 如果用現代解剖學的眼光來看很簡單,人體就是骨骼、肌肉、血管、血液、器官等;從中醫學的眼光看也差不多,就是皮、肉、筋骨、膜、臟腑和氣血,這些就構成了身體。 從化學的角度來看,人體就是一大堆原子排列出來的。可是爲什麼每個人排列出來的樣子都不一樣呢?就是每個人身體的原子的排列方式和組合方式不一樣。 我們看女媧「摶土造人」的故事,女媧把土捏成人形之後,吹一口氣,人就活了。泥巴就是土與水和在一起的,這就是一些分子、原子,古人管這叫做「塵」。這些微塵和上水,捏一捏就變成了小泥人兒。所以人體的元素,就是水和土這兩種東西。 現代研究發現,人體的元素構成跟地殼的元素構成比例是非常近似的,人血液裏的元素與海里水的元素構成比例也是基本類似的。所以中國人總喜歡說,天人相應,人是大自然的子孫。 但是,人畢竟和大自然中其他的物質是有區別的。那麼,區別在哪裏呢?區別就在於人是活的,天天都在動,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桌子、椅子不是。 也就是說,人體的構成除了上述的這些元素之外,還有能量和信息。故事裏就是女媧吹出來的那口氣,先天的元氣。沒有這口氣,人就是一個泥人兒,沒有生命活力。 其實,人體就像一棵樹。只不過,這棵樹的樹根不在地上,而是在頭上。這棵樹的原始能量來自於先天的能量。我們看小孩,人在嬰幼時期,天靈蓋(囟門)是開的,所謂「氣養靈根靜養神」,嬰兒時期精神恬淡虛無,則精氣神充足,好像從虛空(天)吸取了能量,能量先使元神腦府充沛,之後充養軀幹,也就是任督二脈和衝脈,再之後充養四肢。 人體的任脈起於會陰穴,會陰就是前陰跟後陰之間這個地方。任脈整個軸心是從前腹部的中間往上走,到下齶,入口腔,然後進入舌頭。 一般來講,心情不好的人,任脈通常都是不通的,女人只要心情不好,月經就有問題,因爲月經就是跟任脈相關的。任主血海,主陰脈之海,任脈與血脈是通的。我們的心情長期抑鬱的話,任脈就特別容易緊張,不舒展,特別緊縮和僵硬。 任脈走胸腹部,聯繫着臟腑;督脈走後面,與脊柱相聯繫。督脈的走向是從會陰穴往後走,從尾椎一節一節上來,一直沿着頸椎入腦,進入百會,再從百會通過前額往下降,降到口腔裏面上齶部分。 督脈是與人體的健康直接相關的,如果一個人的督脈通暢,陽氣充足的話,這個人的壽命就長。反之,一個人督脈不通,他的壽命就會縮短,像老年人就會出現彎腰駝背、脊柱側彎等。而且督脈不通的話身體的陽氣就會降低。 一個人如果能量夠多的話,就會往四肢走,去滋養胳膊和腿。我們看小孩,沒事兒他就揮手、蹬腳,腿就在那兒亂踢,因爲能量充足之後自然往外擴散。這就跟練習內家拳初期元氣充沛的時候手腳癢癢,總喜歡打點兒什麼,踢點兒什麼一樣,說明生命力旺盛。 用前面大樹的比喻來說就是,樹根的能量充足之後,先來充養樹幹,繼而充養樹枝。人體的樹根是大腦,也就是元神,元神越靜,則能量越足,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元神充足,真氣自然充沛流通,繼而滋養軀幹的任督二脈(樹幹),然後充養四肢百骸(樹枝)。所以養生的關鍵是養神,養神的關鍵是「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2025 年 7 月 26 日摘錄自微信公衆號「大成拳」)

2025年7月26日

借用天地之力驅除身體疾病,各種方法彙總

推薦語 身有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除了吃藥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嗎?實際上我們可以借用天地之力驅除身體的疾病,具體有哪些方法呢?請看下面的文章。 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爲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爲之化。 「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養生,其實就是在養陽氣。下面我們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生活中可以升養陽氣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太陽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地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 太是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陽就是天地間最大的陽氣來源。所以善加利用陽光是排寒氣的竅門,借天地宇宙之力驅除自身的病。 二、早晨 早晨是陽氣升發的時候,萬物隨着太陽昇起開始甦醒。早睡可補腎陰,早起晨練可補腎陽。所以身體不大好的人,萬不可跟着別人鍛鍊,更不可晚上鍛鍊,白白損耗陽氣。 當然,若你掌握了一些道家的靜功,那些功法只要身體允許隨時可以練。 前面指的鍛鍊是指我們平時接觸的那種鍛鍊方法—有氧運動。那種運動損耗很大,運動之後要及時培補。並且早晨的太陽光是非常純淨自然的,對體弱的人尤其適合。 三、睡眠 道醫講人養生要睡子午覺,從子午流注來看,子時和午時是膽經和心經運行活躍的時間,也是培補正氣,陽氣的最佳時間。子時就是 23 點到 1 點,午時就是 11 點到 13 點。 我們大家可能都有體會,早上起來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開始有些疲憊了,這個時候休息一回打個小盹,20 分鐘到 30 分鐘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補身體。 四、夏天 道醫講「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裏陽氣最盛的時候,夏天則是一年四季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陽,說曬太陽要流汗,很不舒服。豈不知,流汗是寶啊。尤其對身體積寒很深的人來說,夏天簡直是我們的黃金季節。 夏天屬火,對應五臟屬心。夏天每個人心火都盛,這個時候不用運動也會流汗,而這個汗都是心火逼出來的,排毒的作用最大(這裏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 對於體寒的人來說,夏天也會非常難受,因爲體內心火復甦,開始推動寒氣向外走。 所以夏天曬太陽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氣,每天利用工作學習之餘曬曬太陽,時間因人而異。 這個方法外借太陽之力,內借心火之力,但是每個人心火有限,若覺力不從心,則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還有的人說曬太陽要得皮膚病,其實皮膚病也是排毒的表現。是你的經絡不通,毒素不能隨正常渠道排出,爲了不傷及內臟,只好從皮膚出來。 聰明的朋友們可能想到了,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能不能培補心火使得排寒氣更快呢? 老話大家都聽過「冬喫蘿蔔夏吃薑」,早晨起來,切兩三片生薑,加紅棗三五個,捏破用水來煮,如果你體質很寒還可以加紅糖(體質很熱則不適宜)。 正如前面所說,早晨陽氣升發,早晨喝姜棗茶幫助身體提升陽氣。 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從中午開始一天的陽氣開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話也講「晚上吃薑,如飲砒霜」,當然若你感了風寒需要喝薑湯發汗則不受此限,吃薑培補身體的人則要注意。 想排寒氣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調爲害甚大。你在外面曬了太陽本來要出汗的,一進到屋裏空調一吹,本來用於發汗的心火馬上轉去防寒,本來要排出來的寒氣又被逼了回去,這個時候如果吹了空調,寒氣反而會走得更深。 五、寒氣向外走的渠道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明明外面很熱,卻感覺身體某個部位很涼,明明沒有風吹卻覺得涼嗖嗖的。不要怕,這就是排寒氣的表現,另外還有幾個排寒氣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打噴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 不要小看這些生理現象,都是人護衛自身的法寶,比任何靈丹妙藥都要好。其實吃藥也無非是輔助身體排病,排病的是身體而不是藥。 留心觀察一下自己,你有多久沒有打嗝了? 六、艾灸 有些人寒氣累積了十幾年,厚厚的壘在背部。夏天外邊的太陽曬不進,裏面的心火頂不出。這種體質叫做「冰包火」,這個時候就要再艾灸。 艾灸是通過給身體一定部位強制性的輸入熱能,臨時提高人體局部溫度,從而使人體局部增強免疫力和新陳代謝,達到療養局部影響全身的作用。把氣血灸活了,再借助天時與自身之力,則寒氣可排。 七、功法 道醫講督脈乃諸陽之海,意思是人身體的陽氣的通道在督脈,督脈運行的地方就是脊柱這一條。所以鍛鍊督脈是我們培補陽氣的最佳方法。 我國自古就有很多養生排病的方法,比如站樁、正坐、金雞獨立、撞丹田等這些都是適合體弱之人的鍛鍊方法,練的時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則只補不損,借心靈之力無損身體。 這些都是適合體弱之人的鍛鍊方法。 若你的體質有了增強,或者本身體質不弱。想尋找更剛猛的功法強身健體,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遺產。《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易筋經》俯拾皆是。 八、心靈的陽光 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那麼我們自己身體裏有沒有太陽呢?有的,就是自信心。爲什麼我們說人要挺直脊樑呢,現在大家知道了,脊樑就是督脈,脊樑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氣的表現。 希望有緣人都能找到自己心靈的陽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 (2025 年 7 月 26 日摘錄自微信公衆號「打坐站樁」)

2025年7月26日

愛做家務的人和從不做家務的人,誰更健康?

推薦語 好多人不願意做家務,其實做家務何嘗不是在養生?居家做家務即可養生,爲何非要求一個場地去鍛鍊?下面分享新華社的一篇文章,看看做家務可以帶來哪些好處? 家務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麻煩事」,讓人覺得既耽誤工夫,又浪費精力。但其實,做家務是性價比很高的「運動」! 一會兒彎腰,一會兒抬胳膊,擦擦洗洗,搬這搬那,一頓忙活下來,家變得整潔了,運動量也有了,對身體的好處可真不少! 愛做家務的人和從不做家務的人誰更健康? 1、愛做家務的人,糖尿病風險更低 2018 年發表在《公共衛生》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而多做家務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研究者在對 1.3 萬餘名男性進行研究後發現,在考慮相關影響因素後,同不做家務的男性相比,每天做家務 ≤2 小時的男性得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 20%;每天做家務> 2 小時可降低 40% 的糖尿病風險。 此外,多做家務活還能明顯改善體重、腰圍、血脂水平。 2、愛做家務的人,身材更苗條 減少能量攝入,增加能量消耗,是減肥的重要法則。其實,做家務就可消耗很多熱量。 對於一看電視就停不下來的「沙發族」來說,家務活動可以避免久坐不動;茶餘飯後做些洗碗、拖地、晾衣服等家務活動,可以幫助消耗多餘的脂肪。 3、愛做家務的人,記憶力更好 2021 年一項發佈於《英國醫學雜誌開放版》的研究證實,與很少做家務的人相比,常常做家務的人認知得分更高。 重度勞動者的注意力得分較他人高 14% 左右,輕度勞動者的記憶力得分則高出 8%~12%。這說明家務勞動有益於記憶清晰、注意力持續。 4、愛做家務的人,心情也更好 平時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人,偶爾抽出時間整理房間、烹飪美食,顯然也能放鬆身體、調節情緒。 當看到家變得舒適、整潔時,有助於刺激大腦內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增加幸福感,幫助緩解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 這些家務動作一定要注意 家務活動該怎麼做,其實很有講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主管康復師範登煌刊文給出了常見動作建議,一定要注意! 建議低頭的家務活動,如洗衣、洗菜等,可嘗試調高操作平面,多做收下巴的動作,鍛鍊頸部深層穩定肌羣。 拖地時可採用弓箭步以降低身體重心,這樣便可在家務活動時鍛鍊到臀部及大腿的肌肉力量。搬重物時,應採用下蹲姿勢,依靠下肢力量站起,避免直接彎腰搬重物。 搬重物的正確姿勢:採用下蹲姿勢,依靠下肢力量站起。 長時間下蹲、跪地擦地板等家務活動,首先應避免長時間的關節負荷。其次要強化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可居家鍛鍊大腿力量。如靠牆馬步靜蹲。 靠牆馬步靜蹲:雙腿與肩同寬,做半蹲,後背緊貼牆壁。膝蓋不超過腳尖、不內扣。每組半分鐘至一分鐘,一次做五組/天。 擦玻璃建議將抹布綁在杆子上進行高處的擦拭作業,避免出現反覆的上肢高舉擦拭動作。 家務活動雖然有好處但也要適度,注意勞逸結合。如出現不適,應及時休息。若長期反覆出現不適,則應儘早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 (2025 年 4 月 18 日摘錄自微信公衆號「新華社」)

2025年4月18日

春季養肝與男性健康

推薦語 春天是養肝的好時節,不住色強調的是中庸守正之道,不是讓你徹底放棄性生活,而是讓你戒掉邪淫,迴歸正道,恢復健康的夫妻和諧之道。下面的文章來自於厚朴中醫公衆號,老師會以中醫的角度講肝對於男性爲什麼這麼重要,然後教您養肝疏肝的方法。 補腎 ≠ 壯陽 「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男性生殖主要跟兩個臟有關,腎和肝。 身體結構上也可以簡單地區分出來。男性外生殖器,主要是睾丸和陰莖組成,陰莖又叫宗筋,代表肝,睾丸又叫外腎代表腎。 肝腎配合才能完成生育任務。 相對於女子的月事以時下(排卵),男子的「陰陽和」(性交)好像更有難度。 而且在現代的語境下,這通常代表一個男子的性能力。而這一功能,主要是肝完成的。 腎負責精氣溢瀉,肝負責「陰陽和」。打個比喻,腎就是生產子彈的,需要肝這把槍把子彈發射出去,才能產生效果。 正常男子一次可以發射上億顆子彈,槍只有一把,所以一般對槍的關注遠超過子彈,這就是男性的性能力的體現。 一提到男子性能力,即所謂的壯陽,普通人往往想到的是補腎。實際上補腎和壯陽是兩個概念。除非男子失精過多,需要補腎,想要壯陽、提高性能力,還是要從肝上想辦法。 一些著名的壯陽藥,比如鹿茸、淫羊藿、陽起石、巴戟天、冬蟲夏草等,在藥性上都是辛溫補肝氣的,不是補腎的。 肝藏血 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藏血。血的局部聚集是完成「陰陽和」的必要條件,所以血是男子性能力的物質基礎。 相對於女性因爲經帶胎產失精失血,男子的精血相對更足一些。「血氣方剛」通常用來形容男子的陽剛之美,自然界大多數雄性比雌性好看一些,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發爲血之餘」。一個健康的、精充血足的男子,都有一頭濃密的頭髮,相對謝頂的油膩大叔,可以說髮量多少是一個男子性能力的物質基礎。 相傳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選男寵又叫「面首」。《辭源》解釋,面爲貌之美,首爲發之美,可見美男子的標準是什麼了。 男子如何補血 首先知道什麼時間養肝血。 凌晨 1-3 點是肝當令的時間,如果這時還沒有睡覺,那傷肝是肯定的。晚睡熬夜最傷血,傷血影響男性性功能。 早睡是最簡單的養肝法,推薦朝 5 晚 9 的生活,晚 9 點上牀。 還有飲酒。適量飲用低度黃酒可以鼓舞肝氣,但喝白酒是劫奪肝陰的。現代的高度蒸餾白酒是明代以後纔開始流行的,喝這樣的白酒,恐怕不能醉以入房,深度陽痿倒是最可能。 在缺血的情況下,用藥強行調動血液去支持性行爲,有可能造成心臟缺血性猝死,所以奉勸服用「某哥」助興的男子,先評估下自己的血量夠不夠,摸摸髮際在不在線再考慮要不要吃藥助興。 其實廚房的調料大部分都是辛味補肝的,以姜、各種肉料爲主。據說猶太人就有用薑汁助興的傳統。平時可以食用一點血肉有情之品,特別是紅肉,可以補肝血。 反之各種酸的東西是瀉肝的,最主要的是各種水果,特別是水果店裏賣的非自然成熟的水果,即傷肝又傷三焦。 各種肥甘厚味會反侮肝,體現在男性健康上,肥胖的男子往往陰莖短小,就是這個道理。小男孩要特別注意,不要養的太胖,否則就會出現長咪咪不長雞雞的情況。 木曰曲直 肝在體爲筋、在地爲木、木曰曲直。陰莖的勃起和萎軟,和肝的用的功能是完全一致的。肝者,將軍之官,來之即戰,戰之必勝,肝的功能是男子氣概的體現。 現代社會壓力大,羣體社會要求我們忍隱的多、發泄的少,即所謂肝鬱。鬱怒的狀態,就像小樹彎曲的久了,就不會直了,在性生活上男性表現的就是萎,需要疏肝。 鬱怒的狀態是肝太緊張了、不受血,初期可能表現出入睡困難、血壓低壓偏高等症狀。很多人睡不着覺、頭暈,想想是不是氣着了,沒發泄出來,肝鬱了。 如何疏肝 既然緊張是肝鬱的最重要的原因,那放鬆就好了。 一個例證是晨勃,就是陰莖自然勃起。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早上剛剛醒來的狀態是最放鬆的,陰莖可以自然勃起,放鬆是晨勃的關鍵。 健康性成熟的男應該有晨勃,有些輕度陽痿的男子也可以有晨勃,放鬆下來就好啦。 怎麼放鬆?除了睡眠,最好的就是站樁了。站樁入門的標誌就是可以感覺到身體哪裏是緊張的,然後用時間讓它放鬆下來。 當然站樁好處很多,疏肝只是其中一個,但可能是見效最快的那個,強烈推薦健康營的男學員們把站樁堅持下去。 再有就是刮痧。以前男權社會女子居家的多,容易肝鬱。現代社會女權盛行,女子普遍參加社會活動,身體還有例假可以疏泄肝氣,相比較,男性肝鬱的反而多,最明顯的是在胸脅部尤其期門附近普遍出現橫紋或血絲。 怎麼辦,刮痧唄。可以全身刮,重點在胸脅區,腿部肝膽區刮透。刮痧不刻意以出痧爲目的,徐和爲宜。 只有平時放鬆下來,需要挺身而出時才能不掉鏈子,這纔是中醫養生的精髓。 順應天時養生,春天來了,早睡早起,認真站樁,適度調理,來上個健康營。 男性朋友們,抓住時機培養自己的男性魅力吧! (2025 年 4 月 18 日摘錄自微信公衆號「厚朴健康營」)

2025年4月18日

中醫說「春天就要多出去玩」,氣血、肝臟都獲益!

推薦語 春季是養肝的好季節,現在春暖花開,讓我們帶上笑容,去戶外看看那些綠樹與紅花,感受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舒暢一天的心情。下面分享一篇中醫老師的文章,讓我們看看春天運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以及需要的注意事項。 春天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氣溫轉暖,萬物生長,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 在中醫看來,冬季強調靜養,但春季相反,應動養。春天就要多出去玩,有助調養氣血,讓人體的肝氣如同春天的樹木一樣條達舒暢。 一、春天就要多出去玩 《黃帝內經》中說「人應與土地之氣相融,順應四時規律」,從而獲得天地萬物滋養。 1、充足陽氣 我們身體裏需要三種氣,一種是先天之氣,來自於父母;一種是水谷之氣,來自於食物。還有一種是清氣,則來於大自然。 大自然就是天然的綠色氧吧,清新空氣能夠滋養我們的心肺,使我們體內的陽氣得到增加,從而提高免疫力。 另外,中醫上把曬太陽也稱作「天灸」,戶外踏青曬太陽時,可以藉助陽光的能量充足我們體內的陽氣,把體內的寒溼往外排,皮膚也會變好。 2、養肝明目 中醫認爲,一年四季中,春天屬木,對應人體的肝。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惡憋悶。 「青色入肝」,戶外公園裏綠樹成蔭,滿眼綠色,多看綠色植物有助於保護視力。 3、守護靈性 長期待在家裏、辦公室裏,能量是不流通的,人就會失去活力,長此以往,很容易身心瘀滯,失去靈性。 就像李辛老師說的,天地之間的自然能量是大補,它遠遠超過什麼鹿茸啊、人蔘啊、幾萬塊的野山參。 現在我們每天接受來自外界各種煩雜的信息,人很容易煩躁、不安、頭暈,繼而感覺喪喪的。 多去山上、湖邊、公園這種沒有天花板的地方走一走,多親近自然,聽聽鳥語,聞聞花香,慢慢的,你會找到你本來的那個相對放鬆、安靜、清晰、自然的狀態在哪裏。 4、疏肝解鬱 清代醫學家吳尚先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肝主疏泄,與情緒調節密切相關。在自然環境中放鬆身心,可以有效緩解因肝氣鬱結引起的情緒問題,使人心情愉悅。 5、健脾養氣血 氣血不足者往往容易疲憊,不愛運動,不愛出門,就想坐着或躺着不動,但這個習慣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一動,氣血才能「跑」起來。 戶外活動能夠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脾爲後天之本,健脾則身體能夠得到充足的氣血供應。 6、補腎固精 我們在出去玩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輕鬆的體育鍛煉,如划船、太極、氣功等,這些活動有助於補充腎氣,增強生命力。 二、出去玩還可以做這些事 1、去抱樹 大樹五行屬木:肝屬木,主疏泄,調停滯。樹氣能滋養我們的五臟六肺,專補肝膽能量。 特別是內耗嚴重,缺乏安全感,需要釋放和平靜的時候,抱樹給你平靜和安全感。 要抱陽氣足的樹,儘量讓身體最大程度貼近樹,養一身的生機。 2、光腳踩在地上 試試光腳走在地上,這是在接地氣,土地裏的氣,是帶有生命之力的中氣,吸納這股上升的地氣,也是養元氣。 我們足底有一個穴位,名爲湧泉穴。顧名思義,這個穴位就是接收湧入體內的地氣。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在老房子住,發現地面突然變潮,之後一定會下雨,這個比預報準,這時的潮,就是地氣的上行所致。 住在高層樓房久了,人常感到虛乏煩躁,心神不寧,若是離開高層,到鄉下的老院子,哪怕是待上一小會,就感覺人不飄了,如同心落下來了。這便是人體接收到了大地的能量,也就是接上了地氣。 三、戶外活動時注意 1、適當「春捂」 諺語云:「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春天氣溫轉暖,但不可着急減衣服,戶外活動時尤其要避免頭頸、腰腹、小腿、腳踝等部位受寒。 2、運動前熱身 春季運動要有度。對於整個冬天不怎麼運動的人來說,運動應循序漸進,不要過快過猛。 運動前充分熱身,可以做做拉伸。推薦的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慢跑、騎行等,有助促進全身氣血運行,增強體質。 3、注意防風 春季風邪最盛,容易誘發疾病,戶外活動要注意避風邪,尤其要護好脖子。 風從項後入,頸部有 3 個以「風」命名的穴位,分別是風池穴、風門穴、風府穴,是風邪最易入侵的門戶。脖子受涼,容易落枕、感冒。 4、不宜穿緊身衣物 《黃帝內經·素問》曰:「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春天更應該穿寬鬆、舒適的衣物;打底褲襪等緊身衣物,容易讓肢體末端血液循環不暢。 又是一年春光,正適合踏青。快去曬太陽,吹微風,嗅花香,觸細雨,聽鳥鳴吧…… 有時候,治癒自己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春天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等你去發現,可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哦~ (2025 年 4 月 12 日摘錄自微信公衆號「道生學堂」)

2025年4月12日

人到中年,睡,相當於救命

推薦語 睡眠與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關係,保持良好的睡眠是你工作、學習的基礎。你的睡眠好嗎?你有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你是否想擁有健康的體魄?如果想的話,不妨先從「睡好覺」開始!下面的文章摘錄自一位老師,讓我們跟着他看一下睡眠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聽過這樣一句話,說得特別有道理:一個人晚年身體上所有的不幸,從中年就開始顯現了。細細想來,確實如此。 人在年輕時爲了打拼生活、事業埋下的一些不良習慣,往往在中年以後就開始爆發。不僅身體機能有所下降,也讓多種疾病有了可乘之機。 養生,也就成了中年人的頭等大事。但對於中年人來說,什麼纔是最好的養生之道呢?中醫學裏有句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 睡眠佔據人一生三分之一時間,是身體用來自我修復的黃金時段。可以說,一個人的睡眠質量,決定他的生命質量。所以,好好睡覺,就是中年人最惜命的養生方式。 一、睡眠不足,真的會要命 這幾天,一則「36 歲女子直播一夜後猝死」的新聞,讓不少網友唏噓不已。河南一位 36 歲的女子,在直播一夜後暈倒在廁所。等到被家人發現後送到醫院,已經來不及了,醫生的診斷是勞累過度猝死。據家屬介紹,女子之前一直在做主播,經常熬夜直播。沒想到,意外就這樣發生了,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瞬間被定格了,留下一雙可憐的兒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本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古老的生存智慧。但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多少人迫於生活壓力本末倒置,不是被迫熬夜,就是主動晚睡。 根據《2024 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顯示:我國居民平均睡眠時長是 6.75 個小時,平均入睡時間是 00:01。然而長期晚睡、熬夜,睡眠不足,隨之而來的便是身體上的千般病竈。 醫學專家李信達在著作《救命睡眠》曾談到:現代人很熟悉的抑鬱症、肥胖、頭痛、痛風與中風等慢性病症狀,原因多與內分泌嚴重失調有關。 深層睡眠正是大腦在分泌各種激素,調節各種內分泌、代謝的時段,深層睡眠不夠的人,身體很難不出問題。如果看完上面的新聞,再聽到這樣的老生常談的呼籲,還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那我們再來看一組更加沉重而具體的數據。日本廣島大學曾經研究了近 1.3 萬人的睡眠情況,最後得到詳細結論:睡不好的人比其他人心臟病發作風險高一倍;夜裏總醒的人患缺血性心臟病的幾率高 99%;入睡時間超過 30 分鐘的人中風風險高 48%;睡眠不足 6 小時的人突發心臟病的風險高 24%…… 我們總說,睡眠不足,真的會要命。這不是一句恐嚇,而是事實就是如此。 二、你的睡眠質量,決定你的生活質量 李開復在 52 歲生日來臨前,對外宣佈自己患上了淋巴癌。而他之所以患病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長期睡眠不足。他在《我修的死亡學分》裏寫道:大家只看到了我對職場生涯的拼命與投入,沒看到我該睡的時候睡不著,想睡的時候又不能睡。很長時間,我白天靠喝咖啡提神,晚上喫安眠藥才能睡。雖然每天看起來都是精神奕奕,但心中卻是疲憊不堪,非常勞累。 作爲一個頂級企業家,他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四到五個小時,工作負荷非常之大。常常深夜還在回覆郵件,因此還被同事稱爲「鐵人」。但世界上哪有誰是真正的鐵人,所有透支身體的行爲總有一天會帶來反噬。到頭來,前半生用命掙錢,後半生用錢救命。最後錢沒少花,痛也沒少受,得不償失。 那辛苦努力的意義何在?生活的質量又何在?可惜,人只有真的面對生死關頭,纔會醒悟,其實活着本身,就是生命最大的意義。李開復也無比後悔,從那以後,他一改往日錯誤的生活習慣,聽從醫生的建議:「喫好、喝好、睡好、放鬆好。」而經過調整健康的生活作息,再加上積極治療,身體才慢慢好轉起來。 這些年,隨着年紀漸長,我也越發能體會到,好好睡覺對一個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年輕時偶然有幾天沒睡好,我們補個兩三天,身體就可以去調整和修復它。可當上了年紀以後,隨着身體免疫功能、激素水平等各項機能下降,熬夜對身體帶來的損傷已經是不可逆。最常見的,就是注意力渙散,做什麼事情都反應慢一拍。忘性也越來越大,經常做着做着就忘記下一秒忘記自己打算幹什麼。可以說,你的睡眠質量,其實決定你的生活質量。 擁有好的睡眠,纔有享受幸福生活的底氣和資本。 三、好好睡覺,能解決生活 80% 以上的問題 也可以理解,對於中年人來說,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撲面而來。晚上睡不好,入睡難是常態,總是在焦慮着某些生活中的難題。但正如《救命睡眠》裏談到的:如果真的那麼在意成功,就不該犧牲睡眠,睡得好自然就能幫助你改善健康,思慮清晰、情緒平穩,做好的決策。 好的睡眠,不僅對我們的身體起到關鍵作用,能緩解生活帶來的健康壓力,對我們的工作狀態,其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在中年這個階段,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睡眠,甚至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方法其實也很簡單。 保持良好的心態 白天的時間裏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煩心事,但如果睡前還帶着思慮,又怎麼談得上睡一個好覺呢。所以想要更快入睡,擁有更高質量的睡眠,第一個核心在於保持輕鬆。睡前拋開雜念,泡個腳,看會書,帶着好心情入睡。借用前幾年很流行的一句雞湯,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新生。 睡前半小時放下手機 睡前忍不住玩會手機是現代人的通病。但長期以往,會干擾身體原本的晝夜節律,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延長原本的睡意。所以別再被手機誘惑了,上牀就放下手機,哪怕睡不着也可以閉上眼睛什麼都不做。放鬆心情,靜靜冥想,讓自己慢慢養成戒掉手機的習慣。 改善睡眠環境 這一點看似很簡單,但其實卻常被大家所忽略。比如使用遮光效果好的窗簾或眼罩,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牀墊,睡眠比較淺的人還可以準備耳塞等等。不要小看這些細節,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能迅速幫我們找到入睡的感覺,提升睡眠的幸福感。 四、好好休息,好好愛自己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調劑。 良好規律的睡眠,不僅是我們代謝身體廢物和垃圾,舒展身心的最好方式,同時也是我們面對困難最堅實的後盾。因爲在人生這場馬拉松裏,能睡得好,笑到最後的人才是最大的贏家。 所以從今晚起,讓我們開始重視自己的睡眠,把睡覺當成人生的頭等大事去管理。好好休息,好好愛自己。願我們每天都能睡一個好覺。 (2025 年 3 月 16 日摘錄自微信公衆號「慈懷書院」)

2025年3月16日
免費結緣一本善書

建站宗旨:幫助深陷邪淫惡習中的人們看清幻象、重歸正途!

投稿、糾錯、投訴、合作等請聯系:contact@buzh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