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師兄戒色33天,明亮的眼睛回來了(圖片對比)
推薦語 美色是真實的嗎?美色是永恆的嗎?如果美色是真實的、永恆的,那我們甘願爲之放下所有,專心沉迷美色纔是正道。但怕就怕在美色並不真實,不同人對美有不同的看法;同一個人對美又時時在變化。美人今天這個樣,明天那個樣,穿這個衣服我好喜歡,拉屎放屁了又覺得不喜歡。這美也太飄忽不定了吧?下面請看一位老師的分享,讓我們品一品爲什麼美色是虛幻不實的。 俗言:人皆有愛美之心。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既然如此,愛好美色,何錯之有?! 錯在我們芸芸衆生,皆是肉眼凡胎,見聞覺知,難符真義! 如果美色值得貪愛,那無可厚非;如果好色只會帶來真實、永恆的幸福,而不會招致各種禍患、痛苦,也無可指責。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通過聖者教言和理性分析,我們會發現:好色其實是一種「分別心」的造作,無有實義。 所謂的「分別心」,就是一顆不穩定、不可靠、善變的心。何謂善變? 心老被外境所轉,隨着外境的變換而生起各種苦樂舍受,沒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善變。 爲何善變?因爲心沒有安住在如如不動之中,老將眼識所見的色相執著爲實有,取相分別,而沒有覺悟其流轉變遷的不實體性,所以善變。 好色心是一種凡夫心,凡夫心就是分別心,分別心就是善變的,善變的就是不實的,因爲真理是如如不動的。如果對不實的東西產生貪瞋執取之心,那便是一種愚癡。 爲了證實美色只是分別心的造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具體分析: 一、六道衆生對不同道的美貌異性如何看待 所謂六道,就是天道、阿修羅、人道三善道,以及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不同道之間對於「美色」的感知是不一樣的。比如公豬戀母豬;公狗追母狗。 在畜生眼裏,它們自覺自己所愛的對象很美,然而在人類看來卻很醜陋。 同樣,雖然人類覺得天仙很美,但在天人眼裏,人間美色,只不過是一具帶血骷髏,九孔常流不淨,全身散發臭味,並不可愛,根本不值得貪戀。 還有,多數畜生對人間美色也不感冒,比如一位美女站在一隻公牛面前,除非她穿紅衣服,否者也不會引起它的興趣。可見,六道衆生在美色問題上,意見不一致啊! 二、人類中不同種族之間的審美觀不盡相同 在人類中,不同種族的審美觀也不盡相同。例如,非洲黑人,他們公認的美女,我們黃種人可能不會覺得有多美。 同樣,我們黃種人推崇的美女,在非洲黑人和西方白人看來,可能也 just so so。 而西方白種男性娶的一些中國「美女」老婆,常常會讓中國男人大跌眼鏡。可見,不同種族的人類在美色問題上,意見不統一啊! 三、同種族的人們也會「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即使是同一種族,每個人的審美觀也是千差萬別。「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情人眼裏出西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一部分人認爲某某明星長得好有型,好有氣質,是我的菜,但同時卻有一些人對此不敢苟同,認爲那個明星太過冷酷,太過做作,不夠可愛。 可見,同種族的人們對於美色問題,也存在分歧! 四、不同時期的人們的審美觀不太一樣 從朝代看,最典型的就是漢朝與唐朝在審美上的巨大對比。漢朝以瘦弱爲美,代表人物是漢成帝劉驁的皇后趙飛燕。當時的女性爲了美,甚至忍飢挨餓,乃至餓死。 唐朝以胖爲美,代表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愛妃楊玉環。現在體形稍胖的女生要是生在唐朝,那就是得寵的對象。 從年代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髮型、服飾,在當今世人看來,就顯得特別老土,不夠時尚。 相反,假如有時間穿梭機,我們穿越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的人們肯定會覺得我們的髮型、穿着太怪異,讓人難以接受。 可見,不同時期的人,對於外貌也有不同的審美觀! 五、不同年齡段人們的審美感覺也不相同 不同年齡段的人們也會在審美上產生衝突。 比如,如果子女穿着打扮過於前衛,父母就會數落,認爲子女的裝扮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點美感都沒有,而子女則會反駁說,這是潮流,這是我的 style。 還比如,現在我們常常把許多 90 後出生的一些人稱爲非主流,認爲他們的打扮太誇張,太另類,太缺乏品味,不符合主流審美觀。可見,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對於美色的定義,也有代溝! 六、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對美色的感受也有變化 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境況下對美色的感受也會產生巨大的反差。 比如,當初,由於一見鍾情,你喜歡上了一個美貌異性,併成功地追到她(他),與她(她)成家,幸福甜蜜了好一陣子。 結果隨着時間的推移,你發現了她(他)的很多缺點,比如蠻橫不講理,小氣,不講衛生,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等等。 她(他)的美好形象在你心中漸漸坍塌,所以你感到厭倦,對她(他)產生了審美疲勞,當初的那種新鮮感不復存在,對她(他)的熱情已燃燒殆盡。 隨着時光的進一步流逝,她(他)逐漸衰老了,年華不再,由於你當初迷戀的是她(他)的年輕貌美。 所以,你對她(他)當初的海誓山盟,變成了現今的空谷迴響。 可是,你好色的心無法抑制,空虛的情感無法彌補,所以紅杏開始出牆,第三者開始插足,你不顧後果地出軌,給自他雙方帶來了巨大傷害。 再比如,當你看到一位美貌異性時,感覺很好,但是你突然看到她(他)卸妝後俗氣的面容,你對她的好感就降低了一些;當你看到她(他)穿了一件不得體的衣服,好感又降低了一些。 當你與她(他)交談,聞到她(她)重重的口氣時,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看到她(他)在摳鼻屎,或在摳腳丫子,或在吐痰,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遇到忘記噴香水的她(他),聞到狐臭、汗臭時,好感又降低了一些。 聞到她(他)的汗腳,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用她(他)剛用過的衛生間,聞到了騷尿味和屎臭味,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看到她(他)因酒醉、暈車而嘔吐,那些嘔吐物散發出難聞的酸臭味時,好感又降低了一些。 當你看到她(他)因疾病而出現憔悴衰疲的樣子時,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她(他)因事故、暗殺等原因而英年早逝,屍體腐爛,蛆蟲在她(他)的七竅爬進爬出。 你見此景,對她(他)的好感已蕩然無存,相反,你對她(他)只剩下厭惡感、恐懼感! 可見,你當初對美色的好感,很不穩定啊! 七、修行人如何看待那些「帥哥靚女」? 修行人,特別是得道者,對我們所謂的「帥哥靚女」是怎麼看的?他們會像凡夫一樣對之迷戀不已嗎?顯然不會。修行人對人們推崇的美色主要有幾種觀待。 一種是不淨觀。美色在修不淨觀的行者眼裏,就是臭皮囊一個,薄皮所伏的血肉骨髓、五臟六腑、屎尿涕唾等等皆爲不淨之物,沒有什麼值得貪愛的。 一種是清淨觀。從清淨觀的角度看,我們所感知到的現象其實都是佛的壇城,包括美貌異性在內的所有人,都是本具佛性,都是佛菩薩,既然是佛菩薩,那當然都是清淨的。 一種是空性觀。從空性觀的角度看,如《金剛經》所言,「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既然人我之相不可得,那麼男女之相也是不可得的。所以美女也好,帥哥也罷,聖者不會去執著這些外相。 綜上可見,凡夫衆生對美色的感受原來有這麼多差別,而這源於衆生分別心的造作。 所以,只有減弱分別心,才能接近聖者的境界,也即接近實相!這裏講一個公案,以此說明上述見解。 公案:難陀出家的故事 難陀娶了一位美嬌妻,兩人雙雙墜入愛河,整日如膠似漆。有天,佛陀覺察度化難陀的時機成熟,就到難陀家化緣,難陀被佛陀的威嚴所懾服,跟隨佛陀出家。 出家後的難陀,對妻子百般思念,甚至把她的樣子刻在石板上欣賞。釋尊見他耽於愛慾、無力自拔,便對他說:「難陀,你真的認爲孫陀利(妻子)無人能比嗎?」並指着園林中的一個老母猴問:「是不是長得和它一樣?」 難陀哭笑不得:「釋尊,別開玩笑!孫陀利美若天仙,怎能和這樣醜陋的畜牲相比!」釋尊微笑着說:「跟我來吧!」傾刻來到了忉利天,只見祥雲繚繞、天樂聲聲,天女有的散花,有的舞蹈,有的奏樂,一個個身姿嫋娜、嫵媚絕倫。 難陀目不暇接:「佛陀!我是在作夢吧?這些冰肌玉骨的美人,我在人間從來沒有見過。」釋尊說:「你去問那些天女吧!」難陀自慚形穢,躊躇了半晌,才鼓起勇氣問詢一位天女:「這裏是什麼地方?」天女駐足答道:「這是忉利天的天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