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心經》如何解決眾生的問題?核心方法是以「色即是空」等觀念「擾亂」固有認知。「空」並非指不存在,而是指萬物皆因緣和合、無獨立不變的本體。通過顛覆對股票、婚姻等世間事物的執著,引導心靈跳出局限,抵達更高境界 —— 心本如秋月皎潔,卻不可言說,在一念間即能轉換現實的體驗。

心累為什麼要讀心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有一個形象的說法,他說「《心經》就好像一個會議紀要,就像七國峰會,像聯合國大會一樣。這些會議也試圖解決問題,唯一不同的是,這次會議試圖解決所有眾生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人類的問題。」

《心經》如何解決所有眾生的問題呢?它的基本方法是「擾亂」。《心經》裡面那句廣為流傳的句子「色即是空」就是一種擾亂,一下子打亂我們習以為常的秩序。一切有形的東西、一切可以觸摸的東西、一切我們追求的東西,因為這句話突然變得可疑起來。當我們按照一般的理解把「空」理解為「沒有」或「空無」,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句子顛覆了某種根深蒂固的認知。明明存在著的東西怎麼就「沒有」了呢?明明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明明是顯赫的名望,怎麼就是「空無」呢?當然,如果我們深究下去,就知道把「空」理解成「沒有」或「虛無」並非佛陀的本意。

「色即是空」的空不是沒有,不是不存在,而是指事物都不過因緣和合、緣起緣滅,並沒有一個不變的實體。股票是空的,意味著股票是存在,但同時它不過是一種因緣和合的存在。婚姻、愛情、工作,世間的事情莫不如此。它們並非不存在,也並非存在。一如你去看 3D 電影時,戴上眼鏡,電影人物衝到你的眼前,而你伸手去摸卻什麼都沒有。

佛陀從一個很特別的思路回答了所有的問題。當《心經》說股票是空的、工作是空的,我們就跳出了原來固有的思維框架,完全以一種更高的視野來看待,以一種全新的心態來看待,從而創造了另一種現實。

唐代的夾山善會和尚曾說「眾生只見到色,卻未見到心。」《心經》把所有的問題都帶到了心的層面,當我們抵達心的層面,其實就在一念之間去了另一種境界。那麼有心的心在哪裡呢?寒山有一首詩說「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大意是「我有一顆心,皎潔的像秋天的明月,世上任何東西都無法和它比擬,但你要我說說它怎樣,我卻說不出來。」說不出來並不等於不存在,恰恰相反,說不出來的恰恰是最深刻的存在,最具有力量源泉。

塵世繁華,但又處處荒涼。因為很多人那顆「秋月」似的心靈荒蕪了,或者說丟失了。因為丟失了自己的心,就不明白自己內心真正想要什麼,也不明白自己能夠真正做什麼,整天出於虛榮心在追求人云亦云的成功,追求人云亦云的幸福,卻在追求的過程裡越來越失敗,越來越不幸。

臨濟慧照禪師曾經說過「佛者,心清靜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如真正學道人,念念心不間斷。所謂成佛,不過是靜心的旅程。當心清靜了,也就抵達了。而心如何才能清靜呢?要從一個又一個剎那的念頭上下功夫。所謂思想,所謂清靜心,都是從一個又一個的念頭而來。俗話說「一念之間天堂地獄」,所謂修心,其實就是要看住自己的念頭。我們無法決定颱風的方向,也無法決定生命如何死亡。但是,透過修行,我們完全可以決定,自己每個念頭的方向。

《法句譬喻經》裡有一個故事「說是一位少年比丘,性慾旺盛,難以自制。於是拿了把斧頭想砍掉自己的男根。釋迦牟尼佛阻止了他,說到『卿何愚痴,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斷其痴。然後制心。心者,善惡之根源;欲斷根者,先制其心;心定意解,然後得道。』」意思是說「你怎麼如此不明白呢?想要求道,首先要斷除自己的愚昧偏執,然後調節自己的心理。心是善惡的根源,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學會駕馭自己的心。心定了,意識通達了,就能夠得到解脫。」當我們問如何解決性慾的問題?我們就很容易讓性慾帶著我們走。要麼我們去學會尋找更多的方法滿足自己的性慾,要麼我們會去尋找更多的方法遏制自己的性慾,但是佛陀提供了另一種方法,就是從「心」這個根源上去解決。從心的層面去覺知性慾的空性,從而面對它時,不再受到它的主宰。

我們喜歡把人生比喻成一場賭博,人生確實像一場賭博,理所當然的我們陷於各種比賽的規則裡,會費盡心思去琢磨怎樣贏得比賽。我們困在賭局裡,總是挖空心思想著改變牌的大小和組合,想著如何抓到大牌、好牌。想著有什麼技巧能夠打敗對方,諸如此類。然而,最後都不免竹籃打水一場空。

《心經》向我們顯示了所謂比賽的規則,乃至世間的一切事情,並非理所當然。大多數不過是一種不知不覺沉澱在我們意識裡的習性而已。如果我們有所覺知,我們隨時都能夠離開,我們隨時都能夠發現我們沉迷於其中的不過是一個又一個顛倒的幻像。《心經》還向我們顯示了一個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事情「其實我們已經決定了我們自己的命運,每個人的所謂現實其實是每個人自己成就的,但每個人都以為有一個外屬於自己的強大的現實,都把成長當作了與現實妥協的過程,這種謬誤造成了無數煩惱平庸的人生。」

如果人生像一場賭博,我們無法決定牌的大小和組合,但是我們可以決定這場賭博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是什麼。如果以輸贏為目的,整個賭博的過程就是一次緊張的鬥爭,我們不斷學習成功的法門又不斷承受失敗的煩惱。如果以審美為目的,我們就創造了一種遊戲的現實,整個賭博過程帶給我們的不過是趣味,不過是花開花落。如果以平靜為目的,我們就創造了一種修行的現實,整個過程不過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讓我們不斷學習著看清楚存在的真相。

人生沒有答案,只有真相,只有在發現真相的旅程裡我們才能真正的成為自己的主人,我們才能真正的超越輸贏的羈絆、越過苦樂的循環,融入到平靜的大海裡。只有我們不再妄想著有什麼不變的成功的秘訣,不再妄想著不變的快樂,而是在生命的旅程裡安靜的去覺知生命的真相和存在的真相,我們才能夠成為命運的主人,不論做什麼都是喜樂。

儘管《心經》全文僅 260 個字,卻包含了 600 卷《波若波羅蜜經》的精華和核心,是一切覺悟者成就無上智慧的必修之法。是超脫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徑。所以,當你心累時,不妨安安靜靜地抄寫一遍《心經》,或者清靜地誦念一遍《心經》。

(2025 年 10 月 24 日手動整理自田園讀書會《心經導讀》音頻之「心累為什麼要讀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