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下面是了凡先生列出的十條善行舉措。若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做善事、行善行,那麼我們的命運軌跡就會朝好的方向去轉變,這是毋庸置疑的。希望大家一起學習這十條善規,然後最重要的是去做去堅持,我們的身心靈就會得到昇華。
一、與人爲善
這是講存心,要存一個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衆生。
二、愛敬存心
以真誠心愛一切衆生,愛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謹慎、細心,對人、對事、對物,愛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
人家有好事,我們要幫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壞。此人是惡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們也要幫助他。不能對人要對事,此事對社會有好處,對大衆有好處,就應當幫助。人雖然不善,我們要常常輔導他,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
四、勸人爲善
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錯過非常可惜。沒有機會去創造機會,比較困難;創造機會也必須有創造機會的條件,否則也是做不到。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
五、救人危急
人在有急難、危險之時,不論他是好人、惡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見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六、興建大利
所謂大利,利益社會、利益衆生的就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個人做;沒有能力,就集合大衆的能力來做。利益社會大衆的事情太多,什麼是真正的大利,真實的大利無過於聖賢教育,聖賢教育是根本。
今天人心不安,災難頻繁,其原因就是缺失了聖賢教育,做人的教育。所以當前最大的利益是培養師資,然後纔有一批人來推動聖賢教育,來教化衆生,幫助衆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七、舍財作福
在我們擴大心量、不斷地「舍」的過程中,舍掉的是狹隘的心胸,獲得了寬廣的情懷;舍掉的是狹隘的眼光,獲得了長遠的人生智慧。
所以我們中國人經常講「量大福大」。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改變自己,首先觀察自己的缺點,從最嚴重的缺點開始入手改變自己,比如:最愛財,就從舍財開始做起。
財可以分爲內財和外財,外財指金錢、物品、良好的環境等等身外之物,內財指我們的生命能量。所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如老師奉獻自己來幫助別人,就是舍內財。
剛剛進入社會的人,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一直付出比得到的多,就是在舍內財、積福,就是「作福」。經過一定的時間以後,會得到社會大衆的尊重、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也相應地越來越好,直到退休的時候功成名就。
如果一生默默無聞地拼命工作,爲社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積了很多的善,將忠孝的品德傳給了孩子,孩子得到了忠誠盡責的德行,必定會獲得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我們今天安定、富足的生活正是因爲祖輩們的積功累德,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我們要給後代做出表率,不愧於祖先對我們的期待。
世間人不肯舍財,就是有顧慮,擔心舍了之後生活沒着落,這是他不懂因果的道理。命裏有的決定有,舍都舍不掉;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來。佈施越多,財富越多。
八、護持正法
世間正法、出世間正法都要維護。真正遇到善知識是大幸,遇到善知識要真正肯學,發心學習弘揚、護持,這是無比的福報。
九、敬重尊長
佛教導我們要孝親尊師,要做到。現在世間人不重視孝道、師道,我們要爲社會大衆做好榜樣,念念不忘父母師長的恩德,這是存心厚道。
孝親尊師,要有行動去表現,要真正做到。這是提倡孝道、師道,提倡知恩報恩,人不能忘本,這是教育的作用。
十、愛惜物命
佛家提倡素食,素食是不殺生。戒律裏,將「不殺生」列爲第一條戒。殺生是大惡,我們要學習愛護一切衆生的生命。
結語
善行真的無量無邊,了凡居士在此地,爲我們列出這十條,我們能做到,然後將這十條推廣,才真正是積善、行善。真正依教奉行,這一生過得很充實、很美滿。
積善積德要及時,有一分的能力,就盡一分的能力;有了二分的能力,盡二分的能力;有了十分的能力,再盡十分的能力。只要是好事,就不要瞻望,也無需等待,而要及時去行,及時去做。
行善,貴在誠意,貴在力行,貴在用心,而不在於多少,不在於大小。養成及時行善的習慣,時時爲他人着想,處處奉獻你的愛心,如此,我們的社會將更加和諧,我們的人生將更加美好!
(2025 年 9 月 21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戒者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