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斷除貪戀一個人的痛苦

推薦語 當你貪戀一個異性時,幻想者「TA」拉的屎都是香的。那種強烈的感覺,抓心撓肝,幻想着能跟「TA」在一起是多麼的幸福。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你似乎又看清了些什麼,之前那種強烈的、深信不移的感覺不知何時也隨着時間完全消散了,那時對那個人的貪戀明明是那麼的強烈、那麼的真實?爲什麼也會消散呢?但當你陷入對下一個人的貪戀時,又會重複當時的感覺。那種得不到的感覺好難受啊,你又會丟了魂似的怎麼都走不出來。這種貪戀一個人的痛苦該如何看清?如何斷除呢?請聽一聽「普章瑪布」老師分享的一篇故事吧。 當你對一個人生起強烈愛意,心變得極不自在時,用什麼方法可以平息由此而生的諸多煩惱呢? 下面,我們來學習麥彭仁波切的一個教言,看看一個貪慾熾盛的老密咒士,是怎樣通過觀修大圓滿,將貪慾融入美妙的道用中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名叫「蓮花地」的地方,盛開着各色爭奇鬥豔的鮮花,這裏居住着一個老密咒士,他的貪慾就像烈火般熊熊燃燒,故其名爲「貪慾火燃」。 一天,老密咒士遇到一位美女,他的魂當場就像被勾走了一樣,只見他衝到美女面前,卑微地趴在她的腳下,乞求她跟自己一起生活。 美女見這密咒士又老又醜,不但不願搭理他,還一腳踢到他的頭上,狠狠罵道:「給我滾!」然後,跑到旁邊一位叫「青春快樂」的年輕人面前,與他接吻、擁抱…… 老密咒士的願望得不到滿足,還白白遭受了一番侮辱。看到美女與年輕人整天卿卿我我,他的貪慾比以前更強了,以至於茶飯不思、夜不成眠,口中不停地發出嘆息…… 旁人以爲老密咒士生病了,便爲他找來了不少名醫。 有的醫生認爲,他的病是由風引起,還有的認爲是由火或者魔引起的,並都做了相應治療。但這些方法不但沒有見效,反而讓他的病日益嚴重。 老密咒士天天呼喊着那個美女的名字,身體每況愈下,後來竟然瘋了。 其間,好心的人們還迎請了衆多上師爲他灌頂加持,但還是無濟於事。 後來,一位文殊菩薩化現的十六歲月亮童子,嘴裏散發出悅意的妙香,來到了他的面前,對他說:「老人家啊,您到底得了什麼病呢?」 一見到月亮童子,老密咒士生起一絲歡喜心,心智也稍稍恢復了一點。 他摸着童子的手說:「我看見一個美女後,當下就生起了難以控制的慾念。每當見她跟別人在一起,對別人流露出愛戀的眼神,我總是私下期盼:那個人是我該多好!因爲反反覆覆想這事,不知不覺就變成了這樣。」 月亮童子說:「老人家啊,您真該好好想想!您對她生起愛慕心,真的就像飛蛾撲火一樣。要知道,女人的青春如同蓮花一樣短暫,有朝一日,這個美女人老珠黃、滿臉皺紋,您還願像現在這樣愛她嗎? 您既不顧自己白髮蒼蒼的現狀,也不明白她的嬌軀是無常的本性,真是已經着魔了。請不要再對她執著,斷了這種貪心吧!」 聽到這番話,老人簌簌流下了眼淚:「月亮童子啊,雖然你講得有道理,但也改變不了我的心意。你如果悲憫我,就請把她帶到我身邊吧。除此之外,哪怕擁有全世界的財富,也無法讓我滿足。在這世上,只有她才能讓我快樂。」 月亮童子繼續勸老人:「對於毫無意義的事情,您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有何必要呢?以前您沒見到她時,心很清淨,但自從看見她,就一反常態,您的心已經被魔衆的貪心箭射中了,真是非常可憐。若人人都像您這樣,甚至對天女也心生傾慕而失望絕食,那就實在太愚笨了!對於始終不能達成的願望,或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您不應該太強求。否則,只會給身心帶來劇烈的痛苦,不但今生中煩惱迭起,而且把來世也摧毀無餘了。本來您是一位威風凜凜的密咒士,可以降伏外面的邪魔,爲世人所敬重。但現在當自己的心魔顯現時,卻無力對治,這是非常可笑的。您屢屢執著她的花容月貌,認爲她長得國色天香,這也只是您的分別念而已。」 老人喃喃道:「你說得很對,但我還是忘不掉她,就像有個樁子插在心坎中一樣,對她的愛實在放不下。」 月亮童子告訴他:「老人家,請聽聽我的肺腑之言:您說您的心愛着她,那現在,我給您講一個故事,裏面有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 —— 用『心』來斷除自己的貪心。在阿賴耶的大地上,有個叫分別唸的孩子正在哭泣,路人問他:『你爲什麼哭啊?』。孩子說:『我看見了一個美女,想要她』。這個好心的路人就安慰他:『你別哭了,其實並不是美女引誘了你,而是你的心散到了外境上,把自己緊緊纏縛。心本來猶如虛空,不存在任何痛苦,但你偏偏要貪著外境,這就像在虛空裏打疙瘩一樣,人爲地製造了各種煩惱。求不得苦是源於自己的心,貪執美女也是如此。孩子,如果你能使自己的心坦然安住,那誰也無力傷害和引誘你。反之,假如你的心緊緊地執著外境而不願放下,那就像被關在監獄中一樣,恆常承受各種苦痛。所以,請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就會發現它本如虛空,根本不存在任何能貪之念。如此,貪心就像陽光下的黑暗,自然消於法界中了。』這種令心自然安住的竅訣,您必須要了知,並運用它,來斷除自己的貪心。總之,在您生起貪心時,若能立即觀它的本性,貪心當下就會消失。」 聽完此話,老密咒士一下生起了綿綿不斷的安樂,貪心徹底根除了。 他感激不盡地說:「月亮童子,你真是一位利樂的引路人,非常可惜這麼晚才遇見你!以前我雖也聽說過『萬法唯心造』,但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從未對此實修過,以至於在無意義的貪慾中,白白耗費了大半生。我以前修的法,沒能調伏自心,反令煩惱越來越增上,貪心越來越熾盛。與我相似的密咒士也有很多,對這些自以爲在行持密法的人,我希望你依靠善巧方便,好好也給他們宣說殊勝教言。你對我恩重如山,現在,我已了知『依止貪慾來希求解脫』是癡心妄想。雖然我已經老了,但貪慾對我的危害還是非常大。今天遇見了你,令我在功德上增添了一道彩虹,所以,你是我真正的大恩上師!」 說着,老人一邊熱淚盈眶,一邊對月亮童子恭敬頂禮。 月亮童子繼續開示:「我再給您傳授一個教言:日後見到美女生貪心時,要明白這實際上是輪迴的粘合劑。若想把貪心轉爲道用,首先應將一切萬法的顯現觀爲自己的心。了知美女是自心的顯現,再將心觀爲空性,此時虛空中的彩虹還會不會捆住虛空呢?肯定不會。然後再觀察能貪和所貪,就會發現外境和自心沒有差別,貪心和外境根本無法束縛自己。一旦明白此理,看不看美女都沒有差別,就像夢中踩在火上而毫髮無損一樣,這時您所見的一切全能轉爲道用,不像一般的世間人,見到美女就生貪心,註定會感受無量痛苦。若能將此貪心轉爲道用,與美女相見甚至進一步接觸,都是可以的。當然,自己必須要有相應的境界纔行。就像狂風對小小燈火是一種違緣,但對森林大火反而是很好的助緣,當風越來越大時,森林裏的火也越來越旺。因此,我們應根據自己智慧身體的實際狀況,享用與之相適應的竅訣美食。(往昔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中,有些行持無取無舍的行爲,顯現爲獵人、屠夫、妓女的形象,但這一切並不會染污他們絲毫。不過,聖者的這些超勝行爲,不是一般人可隨意效仿的,所以,初學者最好守持淨戒,不要胡思亂想爲佳。)」 最後,月亮童子對老密咒士諄諄告誡:「聽了我的這番教言,以密宗爲藉口的很多修行人,可能害怕將來會墮入地獄。但願他們依此甚深方便教言,在儘快時間內得到解脫!」 迷妄和串習的力量,如此強大,因此剛開始,修持佛法似乎非常困難,但這些困難將逐漸消失。一旦你瞭解教法的精髓,修行將沒有困難。你的努力精進,將爲你帶來喜樂。 —— 頂果欽哲仁波切 (2024 年 7 月 27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普章瑪布」)

2024年7月27日

南懷謹:我們都被男女那點快樂給騙了

推薦語 男女性愛的快樂爲什麼那麼讓人如癡如醉。這點「快樂」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我們可以聽聽南懷瑾老師怎麼從佛家的角度去看「男女的那點事」。 此文章摘錄自微信公衆號,其內容綜合了南懷瑾老師的兩篇口述《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與《人生的起點和終點》。 佛家告訴你,有時候不一定看到男女性愛才入胎。他說我們這一生作人,慳吝,整人,但是其它方面人品還好,來生還作人,不過變一個窮人。 當你中陰的時候,像做夢一樣,忽然感覺到刮颱風,又打雷,下大雨,淋溼了,又害怕,趕快跑;這時看到旁邊一個茅草棚,或者一個山洞,趕緊鑽進去躲,就入胎了。那個時候沒有性愛,是生在貧窮人家,很苦。 有時候,中陰走進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風和日麗,建築也非常好,就進去玩玩。進去就入胎了,是富貴人家。所以入胎的因緣有很多種,也沒有一定看到性愛。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等講到「觸」,一有六入以後,就發生接觸,觸就是交感,互相就受影響。 「觸緣受」,觸就是發生感覺、感受。你說,我受涼了,給風吹了,就是十一切入的地水火風這個風進來,冷氣進來涼到了。一涼了以後裏面發炎了,火起來了;接着流鼻水了,鼻子不通了,水大不流暢了;所以地水火風在裏頭變化,觸受接二連三太多了。 我們從孃胎生出來到現在,沒有一天是舒服過的,每一秒鐘的觸受都是很痛苦的。但是人們沒有感受到,因爲麻木了,習慣了,加上智慧不夠,觀察不清楚。 工夫能夠做到離開了觸受,那你就變成虹光之身了,一片光明,空靈,與虛空合一,那也就是空無邊處定了。這不是理論,也不是幻想,是真的工夫。 這個中間的修持關鍵,就靠你心意識的力量,能夠做到不受這股業力的驅使。所以叫你們仔細瞭解《三十七菩提道品》。 打坐不過是練習學定啊!坐着能夠定了,還要在行住坐臥中,隨時都能定,定慧等持。 如果連定的根都沒有紮好,五根中的定根都沒有,當然就沒有定力,怎麼不受這股業力的驅使呢?五根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依五根發起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有了慧力,智慧變成力量了,破一切執着掛礙,那才叫做修行。 觸受是很嚴重的,一切衆生都被觸受騙走了。男女兩個爲什麼要做愛啊?是觸受的舒服嘛!可是很短暫的。因爲觸而有感受,你們叫享受。你看,性的高潮享受不到一秒鐘就沒有了,這個力量就散了。 那個高潮來的時候,是十分切入,都進入,集中了,那個力量一集中,爆炸了,又散了,結果什麼都沒有。可是衆生凡夫呢,愚癡,沒有智慧,給騙住了。所以觸緣受,受是感覺。 「受緣愛」,愛就是喜歡、貪圖。「愛緣取」,明明抓不住的東西還要拼命抓。所以我說你們拼命抓財富、大權、高位,有什麼用?那都是暫時之所屬,給你用一下,它不是你之所有,都要散去的。 「取緣有」,抓到手,所謂有,是暫時做到歸你之所有,不是真的屬於你,是騙你的,都會變去消散的。即使一部分你用掉了,好像這部分用掉的真屬於你了,其實也都是欺騙自己,不過是剎那之間的因緣聚會觸受而已。 一切都是因緣聚會復消散,根本沒有個「得」,沒有真的擁有過,連你自己的身心都在隨時新陳代謝,都留不住。所謂有所得、擁有過,不過是心理上的想法,騙自己的。 既然無所得,當然也無所失,一切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真的看清了這個道理,就不會拼命去抓了,也就可以把一切無保留的貢獻給社會了,所謂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不是有心爲善,是自然的如此,當然也要智慧去做,不是亂來的。 「有緣生,生緣老死」,因爲「有」,比如有孕了,就有生,有老死。人生如此,一件事情,一個東西,一切有爲法都如此,有生必有毀滅。 老死了以後呢,靈魂再來,無明緣行,就這麼輪迴。這是大原則,瞭解了之後,才曉得入胎是怎麼回事,人生是怎麼回事。 (人生都在追求喜樂)歸納起來講,「喜」是心理方面的境界和現象,「樂」是身體生理方面的反應。喜樂的境界有大有小,我們普通講的喜樂都是欲界的事。譬如飲食,看到好的菜,心裏很高興,就是喜,喫得很舒服就是樂。但喫飽了以後又生病,不舒服。 如果拿男女作比喻就更清楚了,兩個人情啊愛啊抱在一起,有了性慾就性交做愛,就會高興、有快感,喜樂都包含在裏面了。男女性高潮的快感只有一剎那的時間,喜樂都過去以後,兩人身心都空空洞洞的,嚴重的甚至有虛脫的情況,因爲這是普通的喜樂。 一切衆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離苦得樂,包括修道成佛也是這個目標。譬如欲界天人也和我們一樣,仍有男女飲食的慾望,他們交合還是五欲(色聲香味觸)之樂。 但是與我們人相比,天人的修養層次高一點,他們的福報大一點,喜樂也比我們高一點強一點。欲界天分六層,人道以上的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忉利天),以及再上面的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 以性這個問題來講,四大天王和三十三天的喜樂比我們高了,但是和我們人一樣,還是從「笑視交抱觸」中得喜樂。眼睛要看漂亮的,耳朵要聽好聽的,像「我愛你」啊、「達令」啊之類的,還要聞氣味對不對,還要接吻呀等等,總之身心都要接觸在一起。 天人境界比我們高,福報比我們大,因爲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結構與我們不同,至於說有沒有悟道,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三十三天以上的欲界天,就不一定是笑視交抱觸了。焰摩天的天人是「執手爲樂」,手一握住就達到喜樂的最高境界了。再高一點的天人,連手、身體都不用接觸了,笑一笑就達到那個最高境界了。 再高一點到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眼睛一看,甚至連看都不需要看了,意識一溝通就可以了。 所以說天人境界比我們高,不像我們,要身心合一才能達到很短暫的一點點喜樂。我們人類的性交需要精氣神合一,比我們高一點的天人境界是精交,再高一點的是氣交和神交。 所以說密宗的欲樂定的修法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不是佛法中最高最了不起的,但也可以變成最高最了不起的,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關於天人的性愛和生育 天分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三大類二十八個層次。像徐某跟他的朋友王某兩個,照徐某所報告的,這是欲界天裏最低層的四天王天,接近人間的,比我們高一點點,還在太陽系中。 四天王天以上是忉利天,也叫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不是三十三層哎,是像聯合國一樣組織。三十三天的天主,中國道家叫玉皇大帝,佛家叫釋提桓因,也叫帝釋。這還是離不開太陽系統。 忉利天再上去,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些都是欲界,共有六個大層次; 同時,這些天人離不開六種慾望:色聲香味觸法,所以叫六慾天。六慾還有一種解釋,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想欲。總之是身心兩方面的各種慾望。 欲界天人有男女差別,有笑、視、交、抱、觸,你看我,我看你,彼此笑笑,相愛,擁抱,觸摸,有性關係。不過層次越高,性關係的形式也越不同。有的兩個一拉手已經完成了,比我們還高,還舒服。 再高一層呢,連手都不拉了,彼此兩個人對面一笑,完成了。而這些天人生的孩子,不是從女人下部生的,是男人從肩膀上、頭頂上、腿旁邊生的,各種各樣。這個講起來完全像神話,可是說得很清楚。 你們修行,這些都沒有研究過,修個什麼行啊!你打坐到了什麼境界,自己也不知道,你跟哪裏接近也不知道。你問那些師父們,這個境界是在那個境界裏頭?大多師父們也不知道。 夜摩天,也叫焰摩天,時分天。我們地球時間是依太陽系統來的,焰摩天大概超過這個太陽系統了,時間有差別,是相對的。 那裏以蓮花開合爲一晝夜,一晝夜等於我們這裏二百年,所以他們看人類,像我們人類看蜉蝣一樣,比蜉蝣還不如,早晨生的,不到中午就死了。那裏沒有日月光,天人自己發光的,男女拉拉手性慾就滿足了。 焰摩天上去是兜率天,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內院說法,外面還是有六慾,男女笑笑就行啦。我們現在譬如是彌勒內院,在這個房間裏專門說法;在外面,有人喝酒喫肉啊亂來。那裏的一天,等於我們這裏的四百年。 兜率天再上去呢?是化樂天,也叫樂變化天。一天等於我們的八百年。男女兩個相對一笑,就完成性交了。 孩子是在男性的膝蓋附近化生的。各種玩的喫的東西,自己都可以變化出來。 他有他的定境,不過不是真的禪定,是欲界定。那麼,什麼人死後上生到化樂天呢?《楞嚴經》形容「於橫陳時,味同嚼蠟」,健康的男女,在做愛時,味道像嚼蠟一樣,毫無快樂可言,就是說性的慾望已經基本沒有了。這樣的人死後生化樂天,當然還要配上許多善行功德。 化樂天的上層,叫他化自在天,是天魔。他化自在天天主叫魔王波旬,是整個欲界之王。 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就是他來干擾測驗的。他化自在天的男女兩個對視一眼,就完成性交了,不像化樂天那樣,他不需要自己變化出東西來娛樂,「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 他到下界,變化各種形象,當人們沉迷於自以爲快樂的事時,剛好被他利用騙走,他以此爲樂。反過來說,他也是測試你們的智慧、定力,能否不被六慾騙走。他的定境也是欲界定。 欲界定是不穩定的,容易因散亂或昏沉而出定,所以也叫電光定。你們常常說這個入定了,那個入定了,都是騙自己,充其量不過是欲界定,閃電一樣,一下就完了。如果能夠一直定下去,「心一境性」,就是得到真的禪定了。 真得了禪定,就跳出欲界的限制了。初禪已到色界,本身已經得樂了。初禪「心一境性,離生喜樂」,不需要男女關係了,從色界天開始到無色界,就沒有男女差異了,那個心身的喜樂不是欲界男女性愛快感所能比的。 這個定境纔有點味道了。不然你們在禪堂打坐,拼命熬腿,那是化苦天,媽呀,咬起牙齒,那是咬牙切齒天,是他化極苦天,被苦受拉走了。 輕安境界的喜樂 不同天人境界的喜樂,其程度也不同。在佛學中我們只是用喜樂二字來說明那種不同的感受,其實這兩個字並不能準確的表達那個境界,所以你們不要執著於這兩個字。 「輕安」也可以說是一種喜樂,得到輕安境界的人,已經過了拙火發動的境界,但用輕安來描述那種境界,也不是很準確。 初禪的喜樂比天人喜樂還要高,其實清淨的定境本身就是一種喜樂,而欲界的喜樂有點執著於其中的意思。打坐的喜樂與性交所發出的喜樂不同,打坐時,氣脈打通的地方就會有喜樂的感覺。 這裏爲大家總結一下初禪境界。要達到初禪喜樂的境界,需要經過很多修持和苦行,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靠智慧,靠自己行爲功德的修持,靠轉變貪瞋癡慢疑的心理結使。 借用中國古代大禪師的一句話,「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夜迷巢」,理路不通,道理不通,就會像迷巢的飛鳥一樣,找不到自己的窩了。有時境界會突然出現,可是要保住那個境界卻非常難。 男性和女性還是不同,在性慾方面,男性很容易衝動,女性就不大容易衝動。拙火一般人都可以發動,可是,由於習氣的原因,只要一發動,他的第六意識就會配上男女性交的那個欲的觀念,結果那個拙火發動就變成欲了。 如果樂感不配上欲,就可以解脫,得「離生喜樂」了。精蟲和拙火有關係,也沒有關係。對男性來講,拙火的功能引到兩個睾丸,在交媾高潮的時候,精蟲就會出來了。如果拙火發動到了睾丸,沒有配上欲,就會煉精化氣,就不會變成精蟲了。 女性生殖器就像蓮花一樣,到了高潮的時候子宮還會張開,但是性感的地方不一定是子宮,有些人是外生殖器敏感。高潮時,脈打開,蓮宮打開,有分泌液流出,這個分泌液不一定是卵。 不管是男是女,這個流下來的液體都是由於快感刺激腦下垂體,變成另外一種液體而來的。 一般人高潮的時候,真正的頭腦智慧都不會用的,頭腦都是迷迷糊糊的,都有獨頭意識的境界。 入定的時候是「樂、明、無念」,是明白的,和性愛高潮的情況相反。 普通男女性交的快感,是像下雨一樣沉下來,沒有昇華。如果昇華了,真正的快感是在腦部,不是下面。氣脈打通了,頭腦有了樂感以後,下面的快感就看得很低了。 (2024 年 5 月 19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修行圈」)

2024年5月19日

風動?幡動?仁者心動!

推薦語 你被美色深深吸引、深陷邪淫惡習無法自拔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到底美色在別人身上?還是在你心裏?你是否想了解這個被習氣綁架的真相是什麼?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師好好地參一參《風動幡動》的禪宗案例! 本文出自張慶祥講《六祖壇經》第 20 集,全篇文字摘錄自微信公衆號「黃庭書院」。 1 以直報怨,處世有度 有一天六祖惠能心裏想,應當出去弘法了,經過十幾年的修煉,該證得的也證得了,該提升的也提升了。這麼好的法門不去弘法,而要等待什麼時候呢?不能總是逃在山裏呀! 所以就來到廣州法性寺(即現光孝寺),剛好有一個大法師(印宗法師)在講《涅槃經》。 風在吹,法壇旁邊的旗幟在飄蕩。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我們一定很訝異這有什麼好爭論的,有風在吹不是很自然嗎?風一吹,幡在飄不是很自然嗎? 各位,你曾經爲這個事跟誰爭吵過嗎?絕對不會呀!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契機,就是以一個事件來凸顯六祖的程度,讓他登臺說法了。 一個和尚看到風在吹,幡在動,他說:「你看,那個幡自己動。」 另外一個說:「胡說八道,明明是風吹,風不吹它怎麼會動?」 「沒有風,是幡自己在動。爲什麼幡自己會動?因爲我們印宗法師法力高超。你看神不神奇?」 胡說八道,明明就是風吹,然後幡在動。兩個在那邊吵,吵得臉紅脖子粗,爭論不已。奇哉,奇哉,這個事情也可以爭吵! 惠能看到這個景象,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衆駭然! 衆人聽到六祖這麼一說,都非常的震驚,這個人言簡意賅,話很簡短,意義非常深遠! 他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現在只有一個東西在動,你們兩個的心在動。」那這個風跟幡確實都在動,爲什麼六祖說它沒有動?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它們都沒有動,爲什麼? 因爲在經典的定義裏面,只有逆性的情況下才會叫做「動」。 2 什麼叫「靜」,什麼叫「動」? 逆性,逆於自然的情況下,纔會用「動」這個字。凡一切順乎本性、自然的那種動一律稱爲「靜」。這個定義我們一定要很清楚,順乎本然的,這個發生自自然然應該發生,是無情無識下的自然,這種情況的動一概稱爲「靜」,不論它是動還是靜。 逆於本性的動,是人造作出來的,一概稱作動;逆於本性的靜,是人的造作下刻意不動的,那種也稱爲「動」。這樣瞭解了嗎? 例如一個小小的電風扇正在轉,你用手把它捏着,電一開你非讓它不轉,它雖然是不轉了,是動還是靜?算「動」。插了電就會轉,自自然然會有風,電風扇最自然不過就這樣了,那個就叫做「靜」。 風動、幡動哪一個不自然?檢驗一下,都是最自然的事情了。都是順性,所以在經典的定義中都叫做「靜」,這個不叫做「動」! 我們看《北海老人》中這一段:「凡一切有爲之爲(有爲,就是用人去造作出來的);有法之法,有意之意,有心之心(這些都是講人的意念去造作、去控制。)有神之神,有氣之氣,此皆屬乎動者也!」。 譬如想象一股氣,從哪裏運到哪裏,這有沒有動到意念?這就是用意念啊。這樣子搬運、吐納爲什麼古聖先賢一概禁止的原因,因爲這都算是「動」。動到什麼?動到性。 「性」是純屬自然的,性的精密非人可以造作。好比每個人自有一個血液的循環系統,如果有一天有個科學家發明了一個非常精密的儀器,可以代替你自然的血液循環系統,只要裝在你的身體裏面,你就可以跑得比以前更快,你要不要裝一個?你會不肯的。 因爲你知道人的智慧是很有限,你會暫時看到好處,你知道可能命會丟了半條,對不對?它有很多、很多壞處。所以人爲的造作,凡逆乎性,都會暴露它的缺失跟它的粗糙,我們都稱爲「動」。 3 「動」了本性會有什麼後果? 「動」即與太極氣天相合,太極氣天乃半陰半陽之天,陽生則陰死,陰生則陽死,生生死死輪迴不已之氣數。這就是「動」的缺點,動就是種輪迴的因子,不論善還是惡,不論好還是壞,凡動到它都動到了我們本性的自然,都是墮入輪迴種下的因子。 「靜」的意思就是說,本性有個自然的安排,你不必動它,不要去破壞它,這樣就行。靜,即與無極理天相合,所以,任何沒有人爲造作的、自然發生都可以稱爲「靜」。 而此刻六祖見到兩個小和尚爲了區區小事紛爭不已,兩個的爭執倒不是重點,重點是爭執的過程中,使心中氣血開始逆亂,心內的秩序開始亂,全身的秩序就開始亂了。 於是失去了本性的中和跟清真,所以六祖說:「天下皆靜,唯有兩位的心在動亂而已」。 4 解脫的唯一正路 由六祖這幾句簡潔的話,立刻讓人感覺到他的智慧所在。因爲他一針見血便點出修行真正的問題所在。在哪裏?在一顆動亂的心!其它都是靜的,都沒有問題,唯一有問題的——就那個「性」! 仔細觀察人們修行上的困難,問題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不是環境動,也不是腦袋動,不是婆婆的問題,不是媳婦的問題,也不是兒子的問題,不是事業的問題。那一些統統都是風動跟幡動的問題。 事業本來有起有落,盡人事聽天命而已,不是嗎?事業是有氣數的,可是我們的心不必跟着它動,可以跟着它作爲,可以跟着它變,但是內心的秩序不要因此而逆了本性。 唯獨只怕我們的心在動,其他一切不怕動,唯獨只怕本無意義的氣血上攀附滿滿的知見,這個纔是問題。我們胸口的氣血只要一動,動盪的程度越大,貪嗔的知見就越深,情緒的不能自已就越強。各位想想看對不對? 你不怕任何東西動,你只怕胸膛的氣血開始晃盪,想想看對不對?回去體驗看看,注意自己明天、後天的生活,每一天的生活裏面,一個正常人不知道要被動幾次,我們有很多很多的機會。不怕腦袋動,不怕環境動,不怕人動,不怕事業動——只怕胸膛動!很奇怪的。 所謂人的心動,在胸膛;腦袋的都稱無念,腦袋的都算靜,只有逆性的那一份纔算動。那個纔是整個修行的問題所在。 六祖這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是在提醒我們:對於修行來說,所有外在的動亂都不是困難所在,唯有解脫內心攀附在氣血上的知見。 爲什麼說知見攀附在氣血上?因爲氣血越強,你的痛苦、你的捆綁越深,你越不能自已。對不對? (2024 年 4 月 25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黃庭書院」)

2024年4月25日

不要隨便發脾氣

推薦語 遇到不順心的事,聽到不入耳的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生了一肚子的氣。面對這樣的情形,真的是當時將氣發出去纔好嗎?還是平靜心情,忍一忍風平浪靜對人最好。到底哪個纔算「不喫虧」?怎麼做纔對身體的傷害最小呢?請看一篇從微信公衆號摘錄過來的文章。 推薦人:浩然 一定有人安慰過你:心裏有火,發出去就好了,如果不發出去,會把自己憋出內傷。這話看起來很暖心,因爲維護了自我的利益,但背後是有隱患的。所謂的火,就是嗔心,所謂的「發出去」,我們通常有意無意的就通過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方式來傷害別人。 語言看似無形,實如刀劍,一句挖苦別人的話、譏諷別人的話,辱罵別人的話,嚴重的會如一根毒刺在別人的心裏扎一輩子。一個看似無害的冷漠表情、眼神,也會成爲讓別人痛苦甚至是摧毀別人的利器。 所謂的「內傷」,其實是「不甘心」,是「意難平」,是「放不下」,而調伏煩惱,正是要在這個時候用功,反思到底爲什麼生起這樣的嗔恨心,觀察這個憤怒的情緒,慈悲觀,緣起觀,戒律觀,都是比發泄煩惱更值得嘗試的方法,因爲發出去的怒火,就像逆風舉炬,還是會燒回自己身上。 對修行而言,一切都不是個辯論題,都只是個因果題,有能力不做情緒的奴隸,就一定有智慧更好的處理生活中的衝突和矛盾,放縱煩惱,看起來爽了一時,背後卻種下了更痛苦的苦果,放下煩惱,看起來虧了一時,卻將迎來解脫和覺悟的海闊天空。 (2024 年 2 月 6 日整理自微信公衆號「小四禪師」)

2024年2月6日

業障重不重,看看身體就知道了!

貪慾重者,耗肉身;嗔心重者,敗心血;殺業重者,身短命。 每個人生來都是帶著業力的,那是我們累世因為各原因犯下的罪業。若是不消除,他們會積累成業障,阻礙者我們的生活,他們躲在我們體內,吸我們的精氣神,吸我們的能量。能量不足時,他們就會來搗亂,讓人神志不清。所以我們能量不足,就很難支撐起這個身體,常常感覺身體很重。 一 罪業糾纏的身體反應 身體上的感應 渾噩健忘,心不在焉,這是心性被罪業蒙蔽的顯示。道家講明心見性,有這種現象的人要多懺悔,試試打坐入定、拜懺、習練道家養生功法。 心裡的感應 「無事起煩惱」。有這種心態的要多加重視,生活中並沒有多大的煩惱卻總是開心不起來,容易動不動就生氣發火。這是業力在牽引著你,罪業都是躁動不平靜的,這種心態的人要多懺悔,多和親友交流,不能總停留在自己的想法和世界中。聽聽道樂,舒緩釋放負面情緒。 德行的感應 看到好人好事本應有讚歎歡喜之心,但卻不以為然,甚至心虛不已,仿佛自己是那個做壞事的人。有此現象的人要多多懺悔,多念道經,可以持誦道家勸善經典《文昌帝君陰騭文》,或多做善事,從道法中培養自己的善根。 聽聞正法而無歡喜心 很多人一聽說宗教、道法等心裡就產生了抵觸排斥心理,缺乏善根就是此種表現。其實在社會中難免會接收到各種我們所不熟知的領域,只要是正信合法引人從善的文化,不管學與不學,可以了解一些,也是自身學知的一種充實。 施恩於人反得惡報 這種情況經常聽人提到,幫助了他人,別人反而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你的過去因的業果與善業相沖撞,這已經是重業輕受了,此時不應怪罪抱怨他人,而是多懺悔自身業。 二 化解罪業的方法 戒殺放生 戒殺放生消殺業,曾有過墮胎,傷害動物等,造下殺業的師兄們,可以用放生、吃素、戒殺的方法,消除殺業重罪,償還命債。 戒邪見 邪見會摧毀所有善法種子的力量,凡貪色淫亂者,必遭禍殃,而且這種禍殃來得非常迅速。所以一定要盡早戒除邪淫。 行善布施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廣行善能積累莫大福報,此功德不僅能化解體內的冤親債主,更有利於家人,福慧隨身。 供養三寶 修道持咒,供養三寶,得到十方神仙庇佑加持,常念《太上感應篇》得無量功德,去除貪嗔癡,增長智慧,度化冤親債主,消除罪業,得無上福報。 持誦本命星君聖號消災解厄 誦讀《北斗經》或者持誦本命星君聖號,為什麼可以消災解厄呢? 因為北斗位鎮中天,協調群星,同時是人本命所在。主掌人本命,管人一輩子的吉凶禍福。 《北斗經》曰:北辰垂象。而眾星拱之。為造化之樞機。作人神之主宰。宣威三界。統御萬靈。判人間善惡之期。司陰府是非之目。五行共稟。七政同科。有回死注生之功。有消災度厄之力。 所以,持誦北斗經或本命星君聖號可消災解厄,化解業障。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想去做善事,因為捨不得付出,最後病也都是「我的」,痛苦也都是「我的」。當我們能夠把這五點運用在生活當中,福報就會慢慢增加。我們的業障天天都在消除,業障消除到沒有了,就剩下我們生命的功德,那麼身體自然就好了,家庭自然就和諧幸福了,一切也自然就順了。 (2022 年 12 月 23 日整理自微信公眾號「修行圈」)

2022年12月23日
免費結緣一本善書

建站宗旨:幫助深陷邪淫惡習中的人們看清幻象、重歸正途!

投稿、糾錯、投訴、合作等請聯系:contact@buzh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