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養生的關鍵是養神
推薦語 站樁是一項非常養生的運動方式,有練習者必有體會。爲什麼人身體站着不動卻汗如雨下?古人所言的「靜極生動」真實不虛。站樁的關鍵是什麼?閱讀完本文您便知曉。 站樁時全身放鬆,百會上領,尾閭下垂,下頷內收,舌抵上顎,似笑非笑,面部放鬆;兩腳平行站立,似坐非坐,身心愉悅,並要做到後背挺拔,胸前放鬆,後背由於挺拔,而五臟六腑處於懸掛狀態,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呼吸綿、細、勻、長。 古人云「息長則命長」,就是說身心與呼吸配合協調之後,則可得到充分休息。 而精氣神達到滋養與充實,生命力恢復旺盛,壽命自然延長。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人體呼吸加深,頻率減慢,使懸掛的五臟六腑隨着漲縮起伏,互相之間起到按摩作用,從而使消化系統各個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增多,胃腸蠕動加快,剌激經絡的疏通,使周身血液循環得到改善。 不僅如此,隨着功力的增深,慢慢還能達到整體的狀態。站樁者的運動過程,也就是祖國醫學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心態安詳空靈,氣血活躍,精氣神充沛和暢。 要提升內在的精氣神,靠着站樁的這個姿勢,我們身體內在有一個自然的機制,會逼着你內在的精氣神快速地運轉燃燒,而後把精氣神昇華,從低迷的氣血昇華爲昂揚的精氣神。 人體就像一棵倒長的樹,頭就好比樹根,吸收了能量滋養四肢(枝葉)。 如果用現代解剖學的眼光來看很簡單,人體就是骨骼、肌肉、血管、血液、器官等;從中醫學的眼光看也差不多,就是皮、肉、筋骨、膜、臟腑和氣血,這些就構成了身體。 從化學的角度來看,人體就是一大堆原子排列出來的。可是爲什麼每個人排列出來的樣子都不一樣呢?就是每個人身體的原子的排列方式和組合方式不一樣。 我們看女媧「摶土造人」的故事,女媧把土捏成人形之後,吹一口氣,人就活了。泥巴就是土與水和在一起的,這就是一些分子、原子,古人管這叫做「塵」。這些微塵和上水,捏一捏就變成了小泥人兒。所以人體的元素,就是水和土這兩種東西。 現代研究發現,人體的元素構成跟地殼的元素構成比例是非常近似的,人血液裏的元素與海里水的元素構成比例也是基本類似的。所以中國人總喜歡說,天人相應,人是大自然的子孫。 但是,人畢竟和大自然中其他的物質是有區別的。那麼,區別在哪裏呢?區別就在於人是活的,天天都在動,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桌子、椅子不是。 也就是說,人體的構成除了上述的這些元素之外,還有能量和信息。故事裏就是女媧吹出來的那口氣,先天的元氣。沒有這口氣,人就是一個泥人兒,沒有生命活力。 其實,人體就像一棵樹。只不過,這棵樹的樹根不在地上,而是在頭上。這棵樹的原始能量來自於先天的能量。我們看小孩,人在嬰幼時期,天靈蓋(囟門)是開的,所謂「氣養靈根靜養神」,嬰兒時期精神恬淡虛無,則精氣神充足,好像從虛空(天)吸取了能量,能量先使元神腦府充沛,之後充養軀幹,也就是任督二脈和衝脈,再之後充養四肢。 人體的任脈起於會陰穴,會陰就是前陰跟後陰之間這個地方。任脈整個軸心是從前腹部的中間往上走,到下齶,入口腔,然後進入舌頭。 一般來講,心情不好的人,任脈通常都是不通的,女人只要心情不好,月經就有問題,因爲月經就是跟任脈相關的。任主血海,主陰脈之海,任脈與血脈是通的。我們的心情長期抑鬱的話,任脈就特別容易緊張,不舒展,特別緊縮和僵硬。 任脈走胸腹部,聯繫着臟腑;督脈走後面,與脊柱相聯繫。督脈的走向是從會陰穴往後走,從尾椎一節一節上來,一直沿着頸椎入腦,進入百會,再從百會通過前額往下降,降到口腔裏面上齶部分。 督脈是與人體的健康直接相關的,如果一個人的督脈通暢,陽氣充足的話,這個人的壽命就長。反之,一個人督脈不通,他的壽命就會縮短,像老年人就會出現彎腰駝背、脊柱側彎等。而且督脈不通的話身體的陽氣就會降低。 一個人如果能量夠多的話,就會往四肢走,去滋養胳膊和腿。我們看小孩,沒事兒他就揮手、蹬腳,腿就在那兒亂踢,因爲能量充足之後自然往外擴散。這就跟練習內家拳初期元氣充沛的時候手腳癢癢,總喜歡打點兒什麼,踢點兒什麼一樣,說明生命力旺盛。 用前面大樹的比喻來說就是,樹根的能量充足之後,先來充養樹幹,繼而充養樹枝。人體的樹根是大腦,也就是元神,元神越靜,則能量越足,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元神充足,真氣自然充沛流通,繼而滋養軀幹的任督二脈(樹幹),然後充養四肢百骸(樹枝)。所以養生的關鍵是養神,養神的關鍵是「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2025 年 7 月 26 日摘錄自微信公衆號「大成拳」)